你说中超裁判还能信吗?我刚看完比赛,真是想问问自己,这水平还能托得起“职业”二字吗?整个比赛下来,判得几个让人生气又无语的,这不仅不是“考核合格”,简直是笑话一出。你们说,考核合格的裁判都能闯到中超这么高水平?我大概是看走眼了。哪怕是业余裁判自己都看不下去,这帮“专业”裁判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倒不是钦佩他们的水平,是佩服他们怎么还能用这脆弱的神经继续撑着。
前几天那个苏州东吴和上海海港的比赛,简直是活生生的“裁判奇葩秀”。上半场第32分钟,海港的那个外援加布里埃尔带球突底传中,然后突然脚底一拌,倒地。我当时直接愣住了,你说这情况怎么判?裁判果断判王夕杰犯规,还给了个前场任意球。你知道我当时在想什么吗?这算什么判罚啊?距离王夕杰还至少一米远,他跟加布里埃尔没有任何接触,慢镜头一看都觉得这个裁判王八蛋,真是“空气犯规”都不配这么说。当时场上的解说都在议论:是不是看错了?是不是裁判自己没看到?结果呢,还真别说,这帮裁判真这么干过不少次,干脆得像是在演戏一样。场外的球迷也都知道,这叫“凭感觉判”,也是裁判界的“压箱底”技能吧。
而另一场,上海申花对河南那场,简直就是“裁判技能大比拼”。第一个踩点就是VAR一介入,顿时判点球。你说基本上比赛都还没整明白,裁判就在听那个VAR的耳麦,毫不犹豫地挥旗。问题是,视频里录像很清楚:阿奇姆彭被踢倒的瞬间,明显是被马纳法从后面踢的,他自己都没什么抗辩空间。可是裁判一听VAR,立马就改判,把原本不算点球的判罚变成点球。你们想想,哪里看出来VAR判的是错的?比起现场判罚,这合理吗?我真想问裁判:你们每天不也看过视频吗?怎么看怎么觉得,那点判罚就是“看不懂”。
而且,更让人生气的是这些裁判根本不给你一个合理解释。有时候场上争议大了,裁判沟通能长达五六分钟。五六分钟你说这比赛还能流畅吗?隔壁队员都骑到裁判面前了,还是那副“我看完了,听完了”的嘴脸。长时间的沟通,除了补充各种“面子”以外,没多大用处——裁判偏偏还喜欢“总是让裁判说话”,不管你多合理,他一意孤行。这次比赛判罚尺度的“魔幻程度”也够让人看呆:同一场比赛里,裁判对两队的判罚尺度差别大得离谱。那一脚越位划线,判了半天,下一秒换了裁判还会不知道什么叫越位。
你知道最可笑的点在哪吗?裁判一边判罚一边在心里刷:“我服谁都不服,也不服自己。”就这,正是中国足球裁判的常态。根本就没有“公平”两个字,只有“谁能买通我,谁就能翻牌子”。这还不算,裁判还会“忘记自己刚才判的什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某次现场,裁判判了个点球,结果自己转身就跑不见了,场边的队员都在看:这裁判是不是去吃饭去了?而比赛还在继续,怎么就变成他的私人秀场了?现场裁判的“水平”,我觉得比我朋友圈里疯狂自拍的渣渣都不差多少。
你说,裁判系统这么搞,要中国足球怎么成长?要不是这水平,能闹出这么多乌龙、那么多无厘头的判罚?真要是全靠死板的“规定”撑着,那还叫“专业”?其实仔细想想,也怪不得这帮裁判就喜欢甩这俩“国际级”牌。真要是还相信这些“水平”,那球场就等于暗箱操作的秀场。你走进去,不知道是比赛,还是你看一场“裁判的演技大赏”。
而且我敢保证,就算你今天跑去问裁判:“你们这些判罚有没有一套合理的标准?”他非得看你一眼,然后冷冷地回一句:“这是规则,谁不服可以申诉。”申诉对他们来说就像吃饭一样平常。反正自己“考核合格”,还不是照样玩完,然后谁还认真看裁判判罚?都在闹那一出“套路”。比赛完了,胜负都不重要了,搞得倒像谁能“哄”裁判开心谁就胜。
最后你说,这还算足球运动?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球迷的怒火就这么被裁判的“水平”给熄灭了?我现在就想知道,下一次比赛,裁判还会用几次“我决定”的判罚把比赛搅成一锅粥。到底谁能买谁的账?我看,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吗?还是说,还得有人站出来,告诉这帮裁判:别搬弄是非了,咱们不要再“表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