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WJM外骨骼之家2025年09月27日 20:47浙江
提到 A 股投资,很多人首先想到沪深主板、创业板或科创板,但 2025 年有一个板块正在悄悄 “逆袭”—— 北交所。
数据不会说谎:截至 2025 年 9 月 22 日,北交所 2025 年日均换手率飙至8.05%,远超上证 50 的 0.86%、创业板指的 3.16%;公募基金持有北交所市值达 224 亿元,较 2024 年底暴增 76%,其中主动基金更是狂涨 118%;更有企业如广信科技,2024 年净利润同比激增 135%。
曾经被视为 “小众市场” 的北交所,如今为何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东吴证券最新研报给出了答案:政策红利 + 优质供给 + 流动性改善,三大因素共振下,北交所的 “系统性重估” 已经开启。今天我们就来深度拆解,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把握这波机遇,以及哪些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一、政策端:“全面 920 时代”+ 融资松绑,北交所搭建起 “制度护城河”
北交所的爆发,首先离不开政策的 “强力护航”。从 2023 年 “深改 19 条” 出台,到 2025 年 “全面 920 时代” 来临,北交所的制度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打造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1. 10 月 9 日起,北交所股票全换 “920 代码”,这不是小事!
2025 年 10 月 9 日,北交所将迎来一个里程碑时刻:所有存量股票将统一切换为 “920” 开头的新代码。
这看似只是数字变更,实则是北交所确立 “中国第三大证券交易所” 独立地位的关键一步。在此之前,北交所沿用新三板的 430、830 代码,不仅辨识度低,还容易让投资者混淆;而 “920” 代码的统一,直接解决了这一问题 —— 投资者一眼就能识别北交所企业,交易便利性大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统一代码为后续创新铺路:东吴证券研报指出,“920 代码体系” 将为北交所指数编制、场内 ETF 发行、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推出奠定基础。目前,市场已期待公开市场可转债、优化发行上市机制等政策落地,增量资金入场只是时间问题。
2. 再融资 “小额快审”+ 并购重组 “破冰”,企业融资不再难
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钱” 是发展的关键。北交所在融资制度上的创新,恰好切中了这一痛点。
其核心逻辑是 “小额、快速、灵活、多元”:截至目前,北交所已实施的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达 14.70 亿元,平均每家企业 2.45 亿元。其中,吉林碳谷 2023 年完成的 8.04 亿再融资,创下北交所历史纪录;2025 年 9 月,优机股份更成为北交所首家发行定向可转债的企业,随后万通液压、威博液压等公司纷纷跟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选择。
并购重组方面,北交所也在加速 “松绑”。2025 年 5 月,北交所修订重大资产重组规则,引入 “小额快速” 审核机制;仅半个月后,五新隧装(835174.BJ)就成为首单案例 —— 以 26.49 亿元收购兴中科技、中铁五新重工股权,进一步巩固其在隧道智能装备领域的地位。2025 年 9 月,创远信科再传佳音,拟以不超过 9 亿元收购微宇天导 100% 股权,加码卫星导航业务。
这些政策意味着,北交所企业不仅能 “快速融资”,还能通过并购 “快速壮大”,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双重保障。
二、供给端:70% 是专精特新!新三板储备充足,北交所 “好公司” 越来越多
政策搭好了台,优质企业就是 “主角”。截至 2025 年 9 月 22 日,北交所共有 276 家上市公司,其中70% 是专精特新企业—— 这个比例远超科创板的 48%、创业板的 17%,真正凸显了 “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的定位。
1. 专精特新企业 “挑大梁”,细分赛道藏 “隐形冠军”
北交所的专精特新企业,大多聚焦细分领域,虽然市值不算大(平均 33 亿元),但在各自赛道里具备核心竞争力:
纳科诺尔(832522.BJ):固态电池设备龙头,宁德时代、比亚迪的重要供应商,2024 年净利润 1.62 亿元,同比增长 31%,市值 111 亿元,是北交所电新板块的 “压舱石”;
捷众科技(873690.BJ):汽车热管理细分龙头,产品配套新能源汽车,2024 年净利润 0.63 亿元,同比增长 57%,市值 23 亿元,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德瑞锂电(833523.BJ):锂电池领域 “黑马”,2024 年净利润 1.51 亿元,同比暴增 182%,市值 30 亿元,估值仅 17 倍(2025E),性价比突出。
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研发投入高、技术壁垒强,在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随着行业增长,业绩具备持续释放潜力。
2. 新三板 “后备军团” 给力,净利润半年增长 55%
北交所的优质供给,还来自新三板的 “输血”。2024 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稳步扩容,且质量持续提升:2024 年 1 月,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净利润仅 4461 万元;到 2025 年 8 月,这一数字已增至 6927 万元,增长近 55%。
在沪深 IPO 收紧的背景下,更多优质中小企业选择北交所。以 2025 年上市的新股为例:
开发科技(920029.BJ):国企改革背景,聚焦一带一路相关装备,2024 年净利润 5.89 亿元,同比增长 21%,市值 127 亿元,是 2025 年北交所 “最大市值新股” 之一;
广信科技(920037.BJ):军工 + 中俄贸易双轮驱动,2024 年净利润 1.16 亿元,同比增长 135%,2025 年预期 PE 仅 33 倍,是板块内的 “高增长黑马”;
世昌股份(920022.BJ):专注机械制造,2024 年净利润 0.69 亿元,同比增长 33%,市值适中,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新三板储备公司的净利润提升,意味着未来北交所新股质量将持续优化,为板块注入长期活力。
三、投资端:流动性彻底激活!公募狂买、基金收益超 110%,北交所成 “资金新宠”
很多投资者曾担心北交所 “流动性不足”,但 2025 年的数据彻底打破了这一顾虑 —— 政策红利提振下,北交所的流动性不仅改善,甚至成为 “高弹性” 的代名词。
1. 日均换手率 8.05%,碾压主流板块!小市值 + 30% 涨跌幅是 “关键密码”
截至 2025 年 9 月 22 日,北交所 2025 年日均换手率达8.05%,远超上证 50(0.86%)、创业板指(3.16%)、科创 50(1.59%)。
为什么这么高?核心有两个原因:
小市值特性:北证 50 成分股平均市值仅 33 亿元,远低于 A 股其他板块,小市值标的天然容易被资金推动,换手率更高;
30% 涨跌幅限制:比创业板、科创板的 20% 涨跌幅更具弹性,能快速点燃 “赚钱效应”,吸引短线资金频繁进出。
对于投资者来说,高换手率意味着 “买卖更方便”,不用担心 “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出” 的问题,这也是北交所吸引资金的重要原因。
2. 公募基金 “跑步入场”,主动基金增长 118%
机构资金的态度,是板块价值的 “风向标”。2025 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合计持有北交所市值达 224 亿元,较 2024 年底增长 76%,其中:
被动基金(如跟踪北证 50 的基金)持有 111 亿元,增长 47%;
主动基金持有 113 亿元,增长 118%,增速远超被动基金。
更值得关注的是 “重仓” 情况:公募基金重仓北交所的市值达 98.93 亿元,较 2024 年末增加 44.75 亿元;持仓北交所个股的基金数量从 49 家增至 59 家,新增 10 家。这说明,北交所已经从 “边缘配置” 变成了公募基金的 “重要选项”。
3. 北交所基金业绩亮眼,2025 年已有产品收益超 110%
资金入场直接推动了基金业绩的爆发。回顾近 3 年,北交所主题基金的表现堪称 “惊艳”:
2023 年: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基金以 58.55% 的收益率,拿下偏股混合型基金第一名,前十中 6 只都是北交所基金;
2024 年:北交所基金依旧强势,大部分产品收益排名位居市场前 25%,华夏、汇添富等头部公司的产品收益超 27%;
2025 年初至今:虽然科技、医药基金占据前十多数,但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 A 仍以 115.97% 的收益率上榜,成为 “黑马”。
东吴证券指出,北交所基金的亮眼表现,反过来会吸引更多普通投资者入场,形成 “资金 - 业绩 - 资金” 的正向循环。
四、估值与标的:PE 低于科创板 50%,8 大行业 28 家公司值得盯
政策、供给、资金都到位了,估值和标的就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从数据来看,北交所目前仍处于 “低估” 状态,未来存在 “业绩增长 + 估值提升” 的双击潜力。
1. 估值对比:北证 50 PE 51x,远低于科创板的 92x
截至 2025 年 9 月 23 日,各板块 PE(TTM 整体法)对比明显:
北证 A 股:52 倍;
创业板:45 倍;
科创板:77 倍;
主板:14 倍。
如果聚焦核心指数,北证 50 2025 年预期 PE 仅 51 倍,而科创板 50 2025 年预期 PE 达 92 倍 —— 北证 50 的估值比科创板低近 50%。
更重要的是,北交所企业的业绩增速并不弱:2025 年中报显示,北证 50 成分股主营业务同比增长 6%,优于科创 50 的 - 4%;净利润同比降幅北证 50 为 13%,远低于科创 50 的 57%。这意味着,北交所的 “估值性价比” 更高,未来有向科创板靠拢的空间。
2. 8 大行业 28 家优质企业清单,从高增长到低估值全覆盖
东吴证券研报推荐了 8 大重点行业,我们从中筛选出业绩优、估值合理的核心标的,方便投资者参考:
(1)汽零:新能源汽车 + 低空经济双驱动
林泰新材(920106.BJ):低空经济 + 新能源汽车双概念,2024 年净利润 0.81 亿元(+65%),2025E PE 34 倍,市值 51 亿元,受益于低空经济政策落地;
捷众科技(873690.BJ):汽车热管理龙头,2024 年净利润 0.63 亿元(+57%),2025E PE 28 倍,市值 23 亿元,客户覆盖主流新能源车企;
易实精密(836221.BJ):减速器 + 高压快充,2024 年净利润 0.54 亿元(+5%),2025E PE 35 倍,市值 23 亿元,估值安全边际高。
(2)电新:固态电池 + 军工高景气
纳科诺尔(832522.BJ):固态电池设备龙头,宁德时代供应商,2024 年净利润 1.62 亿元(+31%),2025E PE 67 倍,市值 111 亿元,长期成长性突出;
广信科技(920037.BJ):军工 + 中俄贸易,2024 年净利润 1.16 亿元(+135%),2025E PE 33 倍,市值 83 亿元,高增长低估值兼具;
德瑞锂电(833523.BJ):锂电池细分龙头,2024 年净利润 1.51 亿元(+182%),2025E PE 17 倍,市值 30 亿元,估值性价比全板块领先。
(3)消费:乡村振兴 + 细分需求
康农种业(8737403.BJ):玉米种子 + 乡村振兴,2024 年净利润 0.83 亿元(+55%),2025E PE 23 倍,市值 24 亿元,政策红利直接受益;
康比特(833429.BJ):运动营养食品,2024 年净利润 0.89 亿元(+1%),2025E PE 19 倍,市值 23 亿元,全民健身政策催化;
欧福蛋业(839371.BJ):预制菜 + 蛋制品,2024 年净利润 0.46 亿元(+6%),市值 23 亿元,消费复苏带动需求。
(4)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
开特股份(832978.BJ):机器人传感器 + 新能源汽车,2024 年净利润 1.38 亿元(+21%),2025E PE 43 倍,市值 76 亿元,传感器国产化替代;
苏轴股份(430418.BJ):军工 + 减速器,2024 年净利润 1.51 亿元(+21%),2025E PE 25 倍,市值 49 亿元,低估值高股息;
鼎智科技(873593.BJ):人形机器人部件,2025E 净利润 0.46 亿元,2025E PE 165 倍,市值 76 亿元,适合长期布局。
此外,基础化工的利通科技(2025E PE 21 倍)、TMT 的戈碧迦(先进封装 + 军工)、仪器仪表的开发科技(国企改革 + 高净利润)、工程机械的同力股份(2025E PE 9 倍,估值最低),也都是各行业的优质标的,投资者可根据风险偏好选择。
五、风险提示:机遇背后,这三大风险要警惕
虽然北交所中长期配置价值明确,但投资者也需理性看待风险,避免盲目跟风:
政策风险:若 “深改 19 条” 后续政策(如 ETF 发行、可转债)推进不及预期,可能影响资金入场节奏,导致板块波动;
流动性风险:虽然整体换手率高,但部分小盘股日均成交较低(如个别股票日均成交不足千万元),可能存在 “买卖难” 问题;
企业盈利风险:北交所企业多为成长期公司,受宏观经济、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如科润智控 2024 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41%,需精选个股,避开业绩变脸企业。
六、北交所的 “黄金时代” 才刚刚开始
从 “深改 19 条” 到 “全面 920 时代”,从 70% 专精特新到公募基金狂买 118%,北交所的每一步都在朝着 “成熟市场” 迈进。东吴证券研报明确指出,北交所 “中长期配置价值明确”,未来 3-5 年有望在效率、规模、活跃度上实现显著提升。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投资北交所个股需要较高的专业能力,不妨从北交所主题基金入手 —— 截至 2025 年 9 月,北交所公募基金规模已达 190.39 亿元,被动基金适合稳健型投资者,主动基金适合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
北交所的 “黄金时代” 才刚刚开始,错过了 2019 年的科创板、2023 年的 AI,2025 年的北交所,或许就是下一个不容错过的投资风口。但请记住:投资永远是 “机遇与风险并存”,精选标的、理性配置,才能在这波红利中真正赚到钱。
欢迎关注外骨骼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