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云号"准航母驶入澳大利亚海域参加"护身军刀2025"军演时,恐怕很少有人记得,十年前日本自卫队首次参演时只派出了区区40名陆战队员。这个数字对比简直令人咋舌——从2015年的一个排级规模,到2025年的1500人特遣队,日本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军事扩张的"三级跳"。
(自2005年“护身军刀”系列军演开始以来,日本六度参演)
1、十年蜕变,日本完成惊人转身
2005年,"护身军刀"系列军演刚刚诞生时,日本还只是个躲在角落的观察员。那时的东京政府还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和平宪法"的边界,谁能想到二十年后的今天,日本自卫队居然能在澳大利亚领土上大摇大摆地试射导弹?通过6度参演,东京的军事扩张策略正是这样一步步突破国际社会的心理防线。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2023年那次导弹试射。日本自卫队选择在澳大利亚测试"12式"反舰导弹和"03式"防空导弹,这手牌打得相当精明——既规避了国内法律限制,又向世界展示了肌肉。
更妙的是,到了2025年,他们变本加厉,不仅重复了导弹试射的把戏,还把触角伸向了太空作战领域。这种"小步快跑"的策略,活脱脱就是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现代翻版。
(日本的参演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暴露其战略野心)
2、日本"朋友圈"战略:从美日同盟到"亚洲小北约"
如果说军演规模的扩大只是日本军事野心的"面子",那么它近年来疯狂拓展的"军事朋友圈"就是实打实的"里子"。东京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既然单独搞军事扩张容易招来骂声,那就拉上一帮"志同道合"的盟友,把水搅浑。
看看这份豪华的"护身军刀2025"参演名单:美、澳、日、韩、英、法等19个国家,3.5万兵力,演习范围甚至首次延伸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但最值得警惕的不是数字,而是日本在这盘大棋里的角色转变——它早已不是那个跟在美军屁股后面的"小弟",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亚太军事合作的"关键推手"。
2022年之后,日本像是突然开了窍,接连和澳大利亚、英国、菲律宾签下《互惠准入协定》。这玩意儿听着文绉绉的,说白了就是"你来我家练兵,我去你家驻军"的军事通行证。更绝的是,日本还搞出了个"美日+"安全框架,活像在组建一个"亚洲小北约"。
(美日构建“安全合作框架”,试图扩大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今年的军演中,日本自卫队不仅给法军登陆作战打辅助,还派600名"水陆机动团"精锐跟美军在达尔文基地搞特训,这架势,分明是在为未来的海外干预行动练手。
3、日本如何用军演"合法"突破和平宪法
当日本自卫队在澳大利亚荒漠试射"12式"反舰导弹时,东京的政客们恐怕在偷着乐——这一招既绕开了国内和平宪法的限制,又在国际社会眼皮底下完成了进攻性武器的实战测试。这种"海外练兵,技术回流"的把戏,日本玩得越来越娴熟。
2023年的导弹试射已经足够挑衅,但2025年日本变本加厉,不仅重复了导弹试射,还把触角伸向了太空作战。
(日本通过演习测试新武器,一再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
要知道,日本"宇宙作战群"成立才短短几年,如今就敢在多国军演中公开演练卫星干扰和太空监视,这种跃进式发展背后,是美国刻意纵容的结果。就像二战前英国对德国重整军装的绥靖政策,西方国家对日本军事松绑的后果可能同样危险。
更讽刺的是,这些动作都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敏感节点。当日本自卫队的导弹在澳大利亚升空时,亚洲各国看到的不是"正常国家化",而是军国主义幽灵的还魂。日本辩称这些只是"防御性演练",但看看历史就知道——1930年代日本侵华前,也总说是在进行"自卫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