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俄军向普京立下军令状:乌克兰防线两月内必将瓦解,普京这次真能信吗?

发布日期:2025-08-09 08:40:03|点击次数:75

去年夏天,路透社爆出消息。俄罗斯军方高层和官员向总统普京做出了明确保证。他们告知普京,乌克兰在前线的防御体系将在两三个月内完全崩溃。

这个预测直接影响了普京的战略选择。面对特朗普设定的停火最后通牒,普京决定继续推进夏季攻势。他坚持要彻底占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这四个地区。

普京认为,先等待两三个月来验证军方的这份承诺,显然比眼下就接受停火更符合俄罗斯的利益。这份自信当时看来,有其战术依据。

俄方的预判

在顿涅茨克战线,俄罗斯中部军区部队在某年6月21日至30日期间,实施了“中路突破”战术。他们利用废弃的矿道进行突袭,成功连续突破了乌克兰军队经营八年的戈尔洛夫卡-捷尔任斯克防线。

这次行动使俄军向纵深推进了五千米。类似的战术在阿夫杰耶夫卡战役中也曾奏效。俄军“老兵”志愿兵支队通过一条1.5千米长的地道,绕到了乌军后方。

这使得乌军防御体系遭到破坏。这种“挤压式推进”战术,配合FAB-3000重型炸弹对地下工事的打击,让俄罗斯军方相信乌克兰防线正呈现“层层塌陷”的局面。

西方分析家也认可俄罗斯有持久战的本钱。战争研究所的首席专家乔治·巴罗斯指出,以俄军目前的损失规模计算,他们仍能支撑12到16个月的战争消耗。

普京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提出了“民族统一”叙事,将这场冲突包装成历史使命。这既巩固了国内的支持,也为未来的谈判设定了地缘秩序框架。

乌克兰的坚韧

然而,乌克兰方面对俄方的承诺却不屑一顾。乌克兰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利特维年科直言,普京可能陷入了“信息茧房”。他认为,普京被亲近人员编织的“胜利幻象”所包围。

这种判断并非凭空出现。普京的助理帕特鲁舍夫、总统府第一副局长基里延科、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等核心圈成员,都被指出存在个人利益驱动。

帕特鲁舍夫家族通过军工复合体获利,战争持续越久,他们的利润可能越大。基里延科需要维持垂直权力体系,以巩固自身地位。格拉西莫夫作为军方代表,则更倾向于用军事胜利来掩盖指挥中的失误。

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可能导致普京收到的战场报告严重失真。事实证明,到今年7月,乌克兰防线虽然有压力,但整体稳住,没出现大规模崩盘。

俄罗斯部队在东部推进缓慢,拿下些村镇,但代价不小。在顿涅茨克州恰索夫亚尔市,这座战前人口仅1.4万的小城,俄军竟耗时483天才完全占领,平均每天推进不足30米。

近期在红军城前线,俄军日均炮击次数达到1200次。但其中30%的炮弹,竟然是苏联时期的过期弹药。这揭示了俄军在后勤补给方面可能存在的短板。

面对俄罗斯的攻势,乌克兰军队展现出超乎预期的防御韧性。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西方援助是关键支撑。

尽管泽连斯基曾抱怨美国援助资金“大部分留在国内”,但实际抵达乌克兰的装备显著提升了乌军战力。今年7月,澳大利亚交付的25辆M1A1主战坦克已投入东部战线,德国的M270火箭炮也在罗马尼亚部署。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情报支持帮助乌军“幽灵”特种部队精准摧毁了俄军八部先进雷达。这瘫痪了整个俄军防空师的作战能力。

多方博弈的变数

其次,乌军的战术创新正在改变战场。在红军城战役中,乌军将地下矿井转化为防御堡垒。他们利用错综复杂的隧道网络,有效地迟滞了俄军的推进。

同时,乌军大量使用光纤遥控无人机。这种不受电子干扰的“低慢小”目标,在俄军的防空网中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乌军的防御体系还在向智能化、分布式方向发展。

今年6月24日,乌军通过“蛛网行动”出动117架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的五个空军基地。乌方宣称,这次袭击摧毁了41架战略轰炸机。

这些无人机通过民用物流夹带入境,利用离线AI导航和俄方4G网络,规避了电子战。以仅50万美元的成本,造成了俄军6.15亿美元的损失,费效比达到1:1230。

除了俄乌双方的直接对抗,外部因素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特朗普上台后,本想速战速决,许诺24小时内停战。可现实骨感,他先给普京50天期限,后来缩短到10到12天,威胁不停火就加码制裁。

今年7月28日期限一到,俄罗斯没理会,继续轰炸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特朗普气急败坏,说普京满嘴胡话,不值得信,还说俄罗斯行动恶心。

特朗普政府试图保留谈判渠道。他一方面威胁实施100%关税制裁,另一方面又通过特使威特科夫赴俄沟通。欧洲国家则在军援上展现出更强的自主性。

德国总理默茨明确表示,将在北约框架内发挥“决定性作用”。芬兰、加拿大等国也已加入新一轮的援乌武器采购。这种态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对乌军援的节奏,但从总体趋势来看,这难以逆转。

另一方面,俄罗斯军队的后勤短板依然存在。尽管普京下令重组军区指挥体系,取消了军区司令员对空天军和海军的指挥权。试图以此提升协同效率,但实际效果有限。

某年2月改革后,北方舰队虽然划归海军总司令直接指挥,但其在波罗的海的补给线仍频繁遭到乌克兰游击队的袭击。更严重的是,俄军FAB系列滑翔炸弹的生产速度跟不上战场消耗。

这反映出俄罗斯军工产能面临的瓶颈,T-90M坦克的月产量不足50辆,远低于战场实际需求。乌克兰的持久战策略正逐步显现成效。

通过“蛛网行动”对俄罗斯本土实施战略威慑,乌方正将战场压力外溢至俄罗斯腹地。今年6月2日的无人机袭击,迫使俄方在西伯利亚地区增设防空系统。

这无疑分散了前线的兵力部署。与此同时,乌军依托第聂伯河的天然险要,在扎波罗热方向实施了“焦土防御”。这种战术有效地迟滞了俄军的渡河作战。

这种“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为西方援助的持续注入争取了宝贵窗口期。普京公开说,北约承诺不守信,俄罗斯被骗,可历史档案显示,当年口头保证没写进纸面。

结语

到今年7月底,俄罗斯在恰西夫亚尔拿下地盘,但乌克兰用深度打击回应,炸了俄罗斯交通和能源枢纽。联合国谴责俄罗斯袭击平民,强调新冠疫情后政策叠加战争,推动全球通胀。

乌克兰腐败问题曝光,军火采购有猫腻,可这不影响他们抵抗。俄罗斯的数字卢布想绕过制裁,但西方围堵严实。普京的条件越来越硬,要西方抬高军费开支占比,还想分冻结资产。

这场仗不光是军事,更是人心和承诺的较量。乌克兰人信了国际协议,毁核武求和平,结果被侵略。俄罗斯信了自家情报,以为速胜,却陷泥潭。普京身边人总给出乐观估计,西方伙伴许诺难以完全兑现。

战争资源持续流失,俄罗斯可用兵力捉襟见肘,乌克兰能源设施毁掉八成,重建任务艰巨。普京的野心让俄罗斯越发孤立,经济转向战时模式,民众财富不均问题突出。乌克兰防线没有垮掉,证明那份承诺水分很大。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