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俩二战战败国挺活跃。
德老外长瓦德富尔跑到日本,对着中国提了三项要求:不许支持俄罗斯,不许管稀土出口,不许在东海、南海、台海护主权。
这话听着硬气,实则没底气。
德国汽车业每年从中国赚走上千亿,稀土更是卡着他们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脖子,现在跳出来叫板,说白了就是既想占便宜又想当大爷。
日本更有意思,借着九三阅兵临近,跑遍欧亚劝各国别来,说这活动“太聚焦历史,有反日味”。
这心思明摆着:怕阅兵重提南京大屠杀、慰安妇这些老账。
要知道,日本右翼这几年一直在淡化侵略史,2025年防卫白皮书还写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说白了就是想借搅混水摆脱战后束缚。
可他们忘了,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其全球出口的30%,日本电子业90%的稀土靠中国供应。
现在对着中国喊“不准”,就像佃户对着地主喊“不许收租”,不是硬气,是焦虑得没招了。
日德折腾得欢,可细看全是昏招,根子在对局势的三重误判。
先说误判自身实力。
德国喊着要扩军到65万人,可2024年军费花了6500亿欧元,军工产能却没跟上,豹2坦克年产量还不到50辆,够不够填扩军的坑都难说。
日本倒是搞了远程巡航导弹,可核心制导技术还得看美国脸色,真要动起手来,怕是打不远也打不准。
经济强不代表能当军事强国,这俩把GDP当军事实力的“充值卡”,纯属想多了。
再看误判大国格局。
他们以为跟着美国反华就能趁机上位,却没看清现在不是单极世界了。
美国在亚太拉小圈子,可自己军舰在南海撞个礁石都得修半年;在欧洲拱火俄乌冲突,却连给乌克兰的炮弹都供不上。
日德把宝押在这么个“力不从心的大哥”身上,跟当年轴心国抱错大腿似的,历史都快重演了。
最要命的是误判历史记忆。
德国总说自己反思历史,可2025年刚改了《基本法》,把军费上限给拆了,这哪是反思,是想把“和平宪法”当废纸。
日本更别提,首相石破茂在战败80周年讲话里,连“道歉”俩字都不敢说,却敢喊着“要正常化”。
真以为国际社会忘了他们当年的暴行?
俄罗斯军舰还在太平洋游弋,韩国每年都办慰安妇纪念活动,这些记忆不是他们想抹就能抹的。
日德敢跳,是觉得旧秩序松动了,想趁机抢位置。
可旧秩序塌了,不代表谁都能当新主角,这三点信号早就说明白了。
美国霸权晃得厉害。
从阿富汗撤军时的狼狈,到对伊朗制裁被欧盟架空,再到俄乌冲突中被俄罗斯拖得没脾气,这大哥早就没了说一不二的底气。
日德想借美国的势,可这势本身就是“豆腐渣工程”,早晚塌下来砸到自己。
区域力量早就不服管了。
欧盟里,法国马克龙喊着“欧洲要自主”,压根不想跟德国一起反华;亚太,东盟国家嘴上不说,身体却很诚实:2024年跟中国的贸易额突破6万亿,谁会为了日德的面子得罪真金白银的生意?
日德想拉帮结派,可大家心里都有小算盘,没人愿意当他们的垫脚石。
规则主导权早不是西方说了算了。
中国对稀土的管制,是国际规则允许的“国家安全例外”;在台海维权,更是《联合国宪章》里的“主权平等”原则。
日德喊着“要公平”,实则是想继续占着二战后抢来的便宜,现在中国按规则办事,他们就急了,这哪是要公平,是怕自己的特权没了。
日德要是继续作,吃亏的还是自己。
德国汽车业要是真跟中国脱钩,2025年刚上线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就得停工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工人,怕是第一个不答应。
日本更别说,稀土断供一个月,芯片厂就得停摆,到时候别说“正常化”,能保住经济第三的位置就不错了。
国际形象也得砸。
德老外长跑到亚太指手画脚,连欧洲网友都嘲讽“自己家门口的事还没管好,瞎操心别人家的”;日本劝各国抵制阅兵,结果俄罗斯普京要来,白俄罗斯卢卡申科要来,谁丢人谁知道?
说白了,这俩就是趁着旧秩序松动,想捡点便宜,可没掂量自己的斤两。
历史早就证明,靠挑衅和忘本上位,最后都是自讨苦吃。
最后总结:旧秩序塌了不假,但新秩序里,尊重历史、好好合作的才能站稳。
日德再折腾,也改变不了这规矩。
他们到底是能圆梦“正常化”,还是把自己折腾进死胡同?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声明:本文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我们尽量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请大家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