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安徽铜陵枞阳走出的航天航空专家、工程院院士曹建国

发布日期:2025-08-31 16:58:25|点击次数:97

哎,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刷手机看到个事儿,挺触动的。你知道吗,咱们安徽有个地方叫枞阳,可能很多人听着都陌生,就在铜陵那边,长江边上一个小县城。以前老说那儿出文人,桐城派的老家嘛,方苞、姚鼐那些大儒都是那出来的,还有左光斗,铁骨铮铮的御史。可你猜怎么着?就这么个地方,居然还走出了一个搞航天航空的大科学家,名字叫曹建国,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真的假的?一个县城出来的,能干上航天发动机这种高精尖的事?后来我查了查,还真是。他1963年生的,老家就在枞阳县会宫镇,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娃。他上学那会儿,也没啥特殊背景,就是靠自己拼命读书。1979年从拔茅中学毕业,考到浮山中学读高中,三年后又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现在叫北航,那可是顶尖的航空航天类高校。你说这放在当年得多难?一个县城的孩子,能一路考进北京的重点大学,学的还是飞行器自动控制,这不就是典型的“寒门出贵子”嘛。

我就在想,那时候他坐在教室里,会不会也觉得自己离“上天”太远了?可人家没想那么多,毕业之后直接进了航天工业部三院,搞仿真试验。你可能不知道仿真是干啥的,简单说,就是用计算机模拟导弹、火箭在天上飞的各种情况。比如温度多高、气流多猛、震动多厉害,全得在电脑里提前“演”一遍。为啥?因为真打起来不能瞎试,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所以仿真就成了关键环节,谁的模型准,谁的武器就更可靠。

曹建国他们干的,就是把这个“演”的过程做到极致。以前咱们这方面技术落后,国外卡脖子,很多核心软件不卖。他们就自己搭模型、调参数,一遍遍试,一遍遍改。有时候为了一组数据,团队熬几个通宵都是常事。他们搞出来的系统,能让导弹在发射前就在虚拟环境里“飞”一圈,哪儿有问题立马修。这技术听着不起眼,实际上直接提升了咱们国家航天武器的精准度和安全性。现在咱们的导弹能指哪打哪,背后就有他们这些人在默默支撑。

后来他不光搞技术,还管起了项目。航天工程可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事,成千上万人协作,材料、设计、制造、测试,环环相扣。曹建国当总指挥的时候,总结出一套管理方法,强调目标要清、决策要科学、资源要高效。他提的那套“战略目标牵引、系统工程指导”的思路,后来还拿了全国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你不觉得挺神奇吗?一个搞技术的,还能把管理玩得这么明白。这说明他不光会“造火箭”,还会“带队伍”。

2016年,他调到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当董事长。这可是个“硬骨头”岗位。航空发动机有多难?业内都说它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咱们国家在这方面吃了几十年的亏。为啥?因为要扛住“五高”——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载荷、高可靠。涡轮前温度动不动就上千度,普通材料直接化了。叶片得又轻又强,还得耐烧,这要求太高了。

曹建国没退,反而组织起跨学科团队,材料、热力学、制造工艺全拉上。他们在单晶高温合金和陶瓷涂层上取得突破,让涡轮前温度突破1800℃,这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了。叶片也搞成空心的,里面走冷却气流,像给发动机装了个“空调”,寿命直接延长三成。更厉害的是,他们用上了3D打印技术,复杂零件一次成型,研制周期砍掉一半。你说这是不是变魔术?其实哪有什么魔术,就是一点一点啃下来的。

他还特别重视数字化。他带队建了国内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全流程仿真平台,从设计到测试全在电脑里跑一遍,研发效率提了40%。工厂里搞智能生产线,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超过90%,精度误差控制在0.001毫米以内,比头发丝还细。他还拉上华为,搞了个“航空发动机数字化创新中心”,用5G和工业互联网把车间、设计院、供应商全连起来,数据实时共享,问题随时发现。这种模式,以前想都不敢想。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不搞闭门造车,而是大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高校搞理论,研究所出技术,企业负责生产,市场反馈需求,四个环节拧成一股绳。这样一来,新技术从实验室到装机应用的速度大大加快。以前咱们是“跟跑”,现在至少能“并跑”,某些领域甚至开始“领跑”。这变化,说白了就是靠曹建国这样的人一点点推出来的。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个人真挺不容易的。他1985年大学毕业,一头扎进航天系统,三十多年没换过行当。外面的世界花花绿绿,多少人跳槽转行、下海经商,他却始终守在实验室和车间里。这种定力,现在真的不多见了。你说他图啥?名?利?以他的位置,早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可他还在干,还在拼。

枞阳这个地方,以前出的是文人墨客,现在也能出科技大拿。这说明啥?说明时代变了,但人的精神没变。不管是写文章还是搞科研,都需要一股子钻劲儿。曹建国不是天才,但他肯下笨功夫,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让我们看到,中国科技的进步,背后是一个个普通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所以我就在想,咱们是不是太关注那些明星、网红了?反而忽略了这些真正撑起国家脊梁的人。他们不声不响,却在改变国家的命运。一个会宫镇出来的孩子,能带着整个行业往前冲,这本身就是个奇迹。他证明了,不管出身多普通,只要肯拼、肯钻,也能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你说,像曹建国这样的人,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尊敬?他不是离我们很远的“院士”,而是一个从小镇走出来的普通人,靠努力和坚持走到了今天。你觉得呢?你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奋斗的人?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