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每次我看到国产手游,尤其是修仙题材的,推出什么“家园”“洞天”“种田”玩法,我的DNA就仿佛被刻进了一段来自东莞流水线的肌肉记忆。
我的大脑告诉我,这是放松,是田园牧歌,是陶渊明看了都想还俗的赛博桃源。
但我的肝和钱包,却在发出凄厉的警报,那声音翻译过来大概是:
上班,上班,换个地方上班。
1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名叫【琳琅洞天】的新玩意儿,它试图描绘一幅怎样的画卷。
官方通稿的语言,那叫一个清新脱俗,什么“小土灵挥锄头,灵兽去采药”,什么“动动手指,打造世外桃源”。
读起来,你仿佛不是在玩一个充斥着战力比拼、排行榜内卷的修仙游戏,而是在玩一个叫《星露谷物语之我在异界当包租公》的模拟经营。
你以为你是闲云野鹤的洞天之主,实际上你是什么?
一个赛博监工,一个盯着手下007的包工头,一个为了KPI(产能)最大化,不惜让小土灵和灵兽跨专业打灰的黑心老板。
你看,游戏里说,你有“灵伴”,分“采矿专精”和“种植专精”,专精干活是100%效率,不专精就只剩30%。
这是什么?
这不就是最经典的资源配置管理学么?这不就是你上班时,老板天天跟你念叨的“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么?
你白天在办公室里听老板画饼,晚上回到游戏里,还要亲自给你的“员工”们画饼。
老板让你996是为了公司的未来,你让灵兽去挖它不擅长的矿,是为了你洞天的未来。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魔幻,实在是太魔幻了。
2
我们再把这个洞天系统拆开,看看里面的零件,你会发现每一个齿轮上都刻着两个字:效率。
或者说,数值。
这个系统里,最核心的玩意儿叫“产能”。你的小弟们,也就是“灵伴”,每个人都有一个产能值。这个值越高,你收菜就越快,产出就越多。
怎么提高产能?
招募、升星、消耗“灵祝”去提升。
翻译一下,就是抽卡、养成、喂狗粮。
朋友们,这个配方熟悉不熟悉?
这不就是你游戏里养角色、养宠物、养装备的那一套逻辑,一模一样地复制粘贴到了这个所谓的“休闲玩法”里么?
你以为你是来种田的,实际上你是来养另一套“角色卡”的。你以为你是来放松的,实际上你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上班打卡器”。
而且,这套系统还给你设计了完美的闭环。
你种出来的药材,可以炼丹,吃了加人物属性。
你挖出来的矿石,可以祭炼法宝,提升法宝能力。
你看,它甚至都懒得掩饰。
这个“洞天”压根就不是一个让你躲避尘世纷扰的桃花源,它就是一个服务于你主线战力系统的“后勤兵工厂”。
它的存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让你变得更强。而让你变得更强的唯一方式,就是让你更肝,或者,更氪。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所谓的“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只是这个兵工厂外面刷的一层绿色油漆,让你在机器的轰鸣中,产生一丝自己真的是在度假的错觉。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总有大佬能把种田玩出内卷的感觉,这是后话)。
3
这套玩法最骚的操作,还不是把上班包装成休闲,而是它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焦虑。
叫“守护灵”和“神力”。
系统会把你手下“产能”排名前20的灵伴,自动变成“守护灵”。它们的产能总和,会变成“神力”,一部分维护洞天稳定,另一部分直接给你加属性。
这操作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不能再“佛系”了。
你不能说我随便养几个灵伴种种地就行了,因为你的“种地”效率,直接和你的战斗力挂钩。
你隔壁的老王,氪了一堆高品质灵伴,拉满了星级,他的洞天神力祝福加的属性,可能比你多穿一件装备还猛。
你们俩在野外PK,他一刀把你秒了。你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装备境界都差不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后来你才发现,原来人家是“新时代立体化修仙”,不仅主号战力拉满,后勤基建的BUFF也叠满了。
人家是海陆空三位一体,而你,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原始阶段。
这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它彻底粉碎了你对“种田玩法”最后的一丝幻想。
你以为的种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游戏设计的种田:你的邻居已经完成了洞天产业升级,实现了全自动化收割,产量亩产一万八,神力加成堪比GM,而你还在用石斧。
这不就是最典型的“社交压力”和“数值焦虑”么?
用一个看似人畜无害的玩法,把你拉进一个新的内卷赛道。
高,实在是高。
4.
所以,我们到底在玩什么?
当一个游戏,把所有的玩法模块,无论外在表现形式是战斗、社交、还是种田,其最终内核都指向“提升数值”这一个终点时,它就已经不是一个“世界”了。
它变成了一台精密的、冷酷的、不断自我膨胀的数值机器。
我们玩家,就是给这台机器不断输送燃料(时间、金钱、注意力)的工人。
我们以为自己在体验不同的风景,实际上只是在不同的车间里,用不同的姿势,拧着同样的螺丝。
这个【琳琅洞天】就是最新的一个车间。
它装修得很漂亮,墙上贴满了田园风光的海报,喇叭里放着舒缓的轻音乐,甚至还给你发了一套工农兵的衣服。
但你干的活,和你之前在“强化车间”、“宝石车间”、“宠物车间”干的,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都是为了那个最终的产出——更高的战力数值。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厌倦了城市的喧嚣,跑到乡下开了个农场,然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农场管理APP”,每天盯着K线图一样的作物生长曲线,计算最优化的施肥方案,雇佣了几个无人机24小时监控病虫害,最后把所有蔬菜都打包卖给了他以前的同事。
他以为他逃离了内卷。
实际上,他只是把内卷带到了乡下。
他不是在种田,他是在用种田的方式,继续他的“互联网思维”。
而我们,在这【琳琅洞天】里,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不是在修仙,我们是在用修仙的方式,继续我们该死的、无处可逃的……上班。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