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沪指时隔8个月重新站上3500点,市场沸腾之际,一只来自湖南的电力股却以更疯狂的姿态闯入投资者视野——华银电力在6个交易日内拿下5个涨停板,累计涨幅高达63%,远超同期上证指数4.2%的涨幅。传统印象中稳健乏味的电力股,为何突然成为资金追逐的明星?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
行情回暖中的"电力妖股"现象
7月8日A股全线上涨的盛况中,华银电力的表现尤为扎眼。这只总市值不足百亿的湘股,在沪指逼近3500点的过程中,创造了远超大盘的收益奇迹。值得注意的是,其暴涨并非孤例,同属湖南板块的华曙高科、湖南天雁同期涨幅分别达7.96%和6.24%,但华银电力的爆发力显然更胜一筹。
电力板块历来被视为防御性品种,此次异军突起打破了市场固有认知。究其原因,华银电力一季度扣非净利润7375万元,同比暴增1461%的业绩预告成为第一推动力。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半年报预增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5-2.15亿元,这种量级的业绩改善在公用事业板块实属罕见。
基本面突变:周期股的逆袭密码
华银电力的爆发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多重基本面因素的共振。首先,夏季用电高峰预期叠加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使火电企业盈利空间得到实质性改善。公司作为湖南省主要火电运营商,直接受益于区域电力供需格局变化。
其次,光伏政策的外溢效应不可忽视。工信部近期召开的光伏行业座谈会释放出"反内卷"信号,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价值重估。电力板块作为新能源消纳的关键环节,自然获得资金青睐。通威股份等光伏龙头同日涨停的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逻辑的传导效应。
第三,估值修复需求强烈。截至暴涨前,华银电力市净率仅0.8倍,处于历史低位。当低估值遇上业绩暴增,市场给予的估值修复空间被大幅打开。这种"低PB+高增长"的双击模式,正在改变投资者对传统电力股的刻板印象。
地域板块分化的资金选择
湖南板块在此轮行情中表现活跃,但个股分化明显。资金为何独宠华银电力?这反映出当前市场三大选股偏好:确定性溢价、龙头效应和主题纯度。
有明确业绩支撑的标的更受青睐,华银电力远超同行的盈利增速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作为区域电力龙头,其行业地位带来流动性溢价,这也是中小市值电力股难以复制的优势。此外,公司主营业务聚焦电力生产,比多元化经营的同类企业更符合资金对"纯正电力股"的期待。
新旧能源的产业链共舞
华银电力的崛起还揭示了更深层的市场变化:新旧能源界限正在模糊。光伏与电力本属产业链上下游,当光伏板块因政策利好大涨时,电力运营商作为新能源电力消纳主体自然获得价值重估。
这种产业链思维正在重塑投资逻辑。资金不再简单区分传统与新兴,而是寻找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的交叉领域。电力板块既有公用事业的稳定性,又受益于能源转型的成长性,恰好符合这一新标准。
3500点之上的投资启示
华银电力的案例给投资者三点重要启示:基本面突变仍是股价最大催化剂,即便在题材炒作盛行的市场环境下;地域板块效应需要精选标的,同一地区个股表现可能天壤之别;产业链思维决定超额收益,能识别光伏-电力联动逻辑的投资者更易捕捉机会。
当前市场环境下,"业绩确定性+政策受益度+产业链位置"的三维框架或是更稳妥的选股策略。沪指站上3500点后,这样的结构性机会或将持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