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铝关税没撤,特朗普说按原来标准走,表面维持原状,实则暗戳戳告诉产业链:别指望松绑,谁能受得住?
能源成了协议的“王牌”,欧盟承诺加大买美天然气、石油,细品这背后,欧洲摆脱俄气依赖的算盘响得贼响,美国能源企业直接迎来超级订单,能源巨头们乐开花。
芯片呢?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立刻补刀,说两周内定芯片关税,这不是随口一说,2025年芯片供应链还在被地缘政治拉扯,谁先定规则,谁就能卡别人脖子。
特朗普还放风:下一个协议已经在路上,三四个国家排队等着,清单写明了,谁都跑不掉,低关税是个幌子,核心是要大家表态,8月1日前所有确认函发完,国际贸易的“发球权”还在美国手里。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站台,点头认了这15%统一税率,汽车、机械、农产品都跑不掉,话里话外就一个词——“稳定”,市场怕的就是不确定,这次算是给了药,但药效能有多长?
细数前因,这事得从美欧之间的老账本说起,贸易摩擦从奥巴马到拜登再到特朗普,波折不断,欧盟对美数字税、环保标准、补贴政策,层层加码,美国这头看着自家逆差越滚越大,关税成了惯用武器。
2022年欧盟推“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产品进欧洲要补环保税,美国当场炸锅,产业链被“绿色壁垒”卡了脖子,这次协议里没正面提,但美方借能源和关税回手一击,算是针锋相对。
?特朗普这一手,明摆着是选举年大戏,给美国制造业、农民兄弟发糖,喊话“我能让欧洲买美货”,选票直接往篮子里飞,欧洲这头呢?能源危机还没消化,俄乌冲突让能源安全成最大软肋,急需美方撑腰。
美欧的“握手”,表面是共赢,实则各打小算盘,美国要用大单锁死欧盟依赖,欧盟则盯着供应链稳定和政治缓冲,英首相还出来点赞,这里埋着什么伏笔?
才刚刚开始,全球汽车业最先炸锅,欧洲车企被15%关税卡住脖子,德法日巨头都得重新算账,是不是要在美国建厂?农产品也受冲击,美欧本地农民都怕自家市场被对方“砸钱”冲垮。
芯片领域更是暗流涌动,美国说两周内定政策,摆明了要精准打击,不排除将来对中国、韩国、日本也搞关税,芯片从技术战转成了“税收战”,谁撑不住谁先出局。
能源行业看似风光,其实压力山大,欧洲买美能源是缓解危机,但运输成本、供应稳定性、价格波动,全是问号,万一美欧关系变脸,谁来兜底?
钢铁、铝的关税保持现状,别小看这个动作,全球钢铝市场本就供大于求,美欧按兵不动,反倒给第三方国家窗口期,印度、土耳其、越南等新兴市场是不是能趁机抢份额?
美欧底气何在?美国靠的是能源、科技、军工“三板斧”,全球美元结算体系还牢牢攥在手里,欧盟则有大市场和统一标准做后盾,关键时刻还能联合日韩澳等盟友,抱团取暖。
但底气归底气,现实摆在眼前,欧盟内部对美国的“砸钱换合作”并非铁板一块,法国、德国的产业利益并不一致,贸易协议能不能落地执行,得看各成员国配合度。
美国这波操作,稳住了制造业和能源业“两个基本盘”,但对亚洲供应链释放什么信号?日韩台企会不会重新布局?中国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全球关税新格局?
协议背后,全球产业链的博弈远没结束,贸易战、科技战、能源战三线并行,2025年的国际商业舞台只会更复杂,谁能赢到还得看谁能扛住多轮洗牌。
美欧“统一关税”真能带来稳定?还是新一轮博弈的序曲?这个局,才刚刚开场。
美欧突设15%统一关税,7500亿美元能源大单背后的全球产业链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