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与柬埔寨边境交火、停火,备受全球关注。当地时间7月29日凌晨,泰国军方通报称,在28日24时泰国与柬埔寨无条件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后,泰柬边境冲突地区全面停火。
这场冲突为何爆发?背后又有着怎样复杂的历史纠葛?而泰国总理佩通坦的复职,为何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究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真相。
泰柬边境冲突的背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泰柬边境争端可追溯至1907年法国殖民时期的模糊划界,1962年国际法院虽将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但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归属未定,成为长期冲突热点。
近年来,争议区发现稀土矿藏(估值超6000亿美元)及旅游经济利益加剧争夺。
此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7月16日泰军巡逻踩中地雷。泰国指控柬埔寨在争端区域新设地雷,而柬埔寨则辩称地雷系历史遗留,并指责泰国士兵未经允许进入柬主权区域巡逻,触发战争遗留地雷。因此引发了外交降级与军事对峙。
深层原因包括了国内政治博弈,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泰国军方借泰柬边境冲突巩固权力,柬埔寨洪森家族转移经济压力,及民族主义情绪煽动。
在多重因素的催化下,泰柬边境爆发了激烈交火,双方动用重型武器致局势急剧恶化。随着难民潮涌现,泰国国内争议四起,明星总理佩通坦的支持者紧急集会,要求重启其“铁腕外交”应对危机。
佩通坦,这位被停职的政坛明星会否临危受命?军方与保皇派的角力正将泰国推向更复杂的政治漩涡。
随着泰柬边境冲突升级,被停职的总理佩通坦积极寻求政治复出。她以文化部长身份慰问前线士兵,含泪谴责柬埔寨军方袭击挑衅,塑造强硬形象,试图扭转此前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叔叔电话泄露事件引发的“亲柬”争议。
泰国青年组织及为泰党议员,呼吁宪法法院恢复佩通坦总理职权,以应对泰柬危机。然而,军方与保守势力仍主导泰国政局,宪法法院最终裁决尚未出炉。
若冲突持续恶化,佩通坦或借战时民意和军方支持重返权力中心,但需突破司法与政治联盟的双重阻碍。
泰国军方与保皇派的角力正加剧内部政治动荡。为何这么说呢?
军方通过控制司法机构,如如宪法法院解散进步党、暂停总理佩通坦职务,以及非选举机构,如军方任命的参议员干预政治,以维军方利益。
与此同时,保皇派精英与王室合作,试图削弱军方影响力,如佩通坦政府推动国防改革,限制军队权力。
然而,军方仍掌握关键内阁职位,如:能源、国防部长,并通过边境冲突等议题强化话语权。
这种权力博弈导致政府频繁更迭,就如“三日三总理”,就是最典型的案例,社会分裂加深,使泰国陷入更复杂的政治危机。
被停职的明星总理佩通坦
佩通坦于1986年8月21日出生于泰国曼谷,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小女儿,于2021年正式从政,加入为泰党,2023年成为党魁,2024年8月当选泰国最年轻总理。
佩通坦上任总理后,推动经济改革、同性婚姻合法化,并打击电诈犯罪,但因与柬埔寨洪森通话泄露事件引发泰国“政治地震”,于2025年7月被暂停职务,凸显了她在他信家族政治遗产中的关键角色及泰国保守派与民粹势力的持续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