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里的水花还没完全落下,新加坡体育城的电子记分牌已经定格在1分05秒21。
德国选手艾伦从水中探出头,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第一位时,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就在她隔壁泳道,中国选手唐钱婷摘下泳镜,盯着大屏幕看了好几秒,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这个去年在短池世锦赛包揽50米和100米蛙泳双冠的上海姑娘,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卫冕之路会在这里戛然而止。
比赛前半小时,更衣室里的气氛有些微妙。
唐钱婷正往身上拍打放松肌肉,教练走过来低声说:"别想太多,按训练时的节奏来就行。"她点点头,但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作为卫冕冠军,这次世锦赛她承受的压力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社交媒体上有人留言:"唐钱婷要是拿不到金牌,中国游泳队这次就白来了。"这样的期待像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发令枪响的那一刻,唐钱婷像离弦之箭般射入水中。前50米她游得行云流水,转身时还领先第二名半个身位。看台上的中国助威团已经站起来准备庆祝,谁都没注意到一道的德国选手艾伦正悄悄缩小差距。最后15米,唐钱婷的手臂明显开始发沉,每个动作都比之前慢了半拍。而艾伦却像装了马达,每一划都带着惊人的爆发力。触壁那一刻,0.48秒的差距让全场哗然。
赛后混采区,唐钱婷的眼圈有点红,但语气还算平静:"今天后半程确实没顶住,回去要好好总结。"有记者追问是不是压力太大影响了发挥,她抿了抿嘴:"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没有谁应该赢,也没有谁一定会输。"这番话让在场的老记者想起四年前刘湘在光州世锦赛失利后的场景,当时她也是这么说的。
德国教练组这边倒是喜出望外。主教练施密特透露,他们赛前专门研究了唐钱婷的技术特点:"我们发现她在高强度对抗下,最后15米的划水效率会下降5%左右。"为了这个发现,德国队整整做了三个月针对性训练。体育解说员韩乔生在直播间感叹:"现在各国都在用大数据研究对手,我们的小将们也要适应这种'显微镜下的比赛'。"
这场比赛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王教授分析:"唐钱婷的技术没问题,但体能分配可以更合理。像艾伦这样后程发力的选手,这几年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最近三届世锦赛女子蛙泳项目,后50米实现逆转的比例从20%上升到了35%。这说明各国都在调整训练策略,不再追求全程匀速,而是把"杀手锏"留到最后。
观众席上有对老夫妻特别引人注目。老爷子举着"钱婷加油"的横幅,老太太戴着印有国旗的帽子。他们是从上海专程来看比赛的。"去年在阿布扎比看她拿冠军,那叫一个痛快。"老爷子说,"今天确实可惜,但谁还没个马失前蹄的时候?"这话引来周围一片附和声。有年轻观众插嘴:"要我说,铜牌也是牌,总比某些国家一块都没有强。"
社交媒体上已经炸开了锅。微博热搜前五里有三个和这场比赛有关。有网友翻出唐钱婷去年夺冠时的照片做对比:"同样的项目,同样的选手,怎么一年差别就这么大?"下面立即有人回怼:"你行你上啊!知道运动员多不容易吗?"不过更多是理性讨论,有人指出:"德国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更衣室里的唐钱婷正在收拾装备。她掏出手机,看到教练发来的信息:"好好休息,明天还有混合泳接力。"她深吸一口气,把毛巾塞进背包。走廊上传来工作人员的交谈声:"听说德国队为了这次比赛,连运动员的早餐食谱都重新设计过..."这话让她脚步顿了一下。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永远都在你追我赶。
这次失利给中国游泳队提了个醒。随队心理辅导师透露,接下来他们会调整方案:"不能光练技术,心理抗压能力同样重要。"队医组也表示要重新评估运动员的体能分配方案。总教练周继红在赛后发布会上说得很实在:"比赛有输有赢正常,关键是要知道输在哪,下次怎么赢回来。"
泳池边的清洁工老李看得最明白。他在这行干了二十年,见过太多冠军更替。"今天这个德国姑娘夺冠后,躲在更衣室哭了半小时。"他边拖地边说,"哪有什么常胜将军,都是拼出来的。"这话糙理不糙。体育竞技就像人生,起起落落才是常态。重要的是,每次跌倒后能不能重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