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街头,76岁的老刘师傅收起理发工具,颤抖着从兜里掏出9000块钱。
管理人员接过钱的那一刻,脸色突然变了。
"不好,快追!"他们慌忙追向已经消失在人群中的老人背影。
01
刘师傅在菜市场门口摆了七年摊。
每天早上六点半,老人就推着那辆褪了色的三轮车到老地方。车上放着个木头箱子,里头装着剪刀、推子、梳子,还有那面已经斑驳的小镜子。
附近的大爷大妈都认识他。剪个头五块钱,刮个胡子三块钱,比理发店便宜一大半。
老刘师傅手艺好得没话说。剪出来的发型虽然不时髦,但看着干净利索,特别是那些退了休的老人,都爱找他。
"刘师傅,给我理个板寸。"
"好嘞,您坐好。"
老人手稳得很,剪刀在手里转得飞快。十几分钟工夫,一个精神的发型就出来了。
街坊邻居们都知道老刘师傅不容易。老伴儿前年查出了胃病,吃药花钱如流水。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也寄不了几个钱回来。
老人靠这点手艺维持生计,从不多收一分钱。
有时候遇到家里困难的,他还会少收两块。邻居王大妈总说他心太软,可老刘师傅每次都笑笑不说话。
春天的时候,生意最好。老人从早忙到晚,一天能挣个四五十块钱。
到了冬天,天气冷,出来理发的人少了,有时候一天也就挣个二十来块。
可老刘师傅从不抱怨,照样每天准时出摊。
就在上个月,那些穿制服的年轻人开始在这一带转悠。
他们拿着本子记记画画,看到摆摊的就上前盘问。老刘师傅心里明白,这是要整治占道经营了。
第一次碰面,那个领头的小伙子态度还算客气。
"大爷,这里不能摆摊,您得换个地方。"
老刘师傅赶紧站起来,弯着腰说话。
"小同志,我就是给大家理个发,也没占多大地方。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
小伙子摇摇头。
"规定就是规定,下次不能再在这儿了。"
老人连连点头,收拾东西就走了。
可是哪儿还有这么好的位置呢?菜市场门口人流多,大家买菜顺便理个发,这地方他找了好几年才找到的。
第二天,老刘师傅还是推着车来了。
02
这次那帮年轻人来得更早。
老刘师傅刚把镜子架好,几个人就围了上来。
"大爷,昨天不是跟您说了吗?这里不能摆摊。"
老人手里拿着梳子,站在那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小同志,我老伴儿病着,就靠这点手艺糊口。您看在我一把年纪的份上,能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领头的小伙子脸一沉。
"大爷,您别跟我讲这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您年纪大不是违规的理由。"
老刘师傅的手开始发抖。
周围买菜的大妈们看不下去了,纷纷围过来劝说。
"他一个老头子,能赚几个钱?你们就别为难他了。"
"就是,人家手艺好,我们都愿意找他理发。"
小伙子们脸色都不太好看。
"各位大妈,我们也是按规定办事。这条街要统一规划,摆摊的都得清理。"
老刘师傅看到这架势,赶紧收拾东西。
"别吵了,别吵了,我走就是了。"
可是走到哪儿去呢?
老人推着车在街上转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要么人流太少,要么被别人占了。
最后还是回到了老地方。
反正就这一个技能,不在这儿也没别的去处。
第三天,第四天,老刘师傅照样来摆摊。
那帮年轻人也不再劝了,就在远处盯着,拿着手机拍照录像。
老人心里明白,这是在收集证据呢。
可他能怎么办?不出来摆摊,老伴儿的药钱从哪儿来?
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
那天中午,老刘师傅正给一个老大爷理发,那几个年轻人走了过来。
这次不一样了,领头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张纸。
"刘师傅是吧?这是给您开的罚单。"
老人接过纸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
罚款金额:9000元。
"九千?这么多?"
老刘师傅的声音都颤了。
"您多次违规占道经营,屡教不改,按照相关规定,罚款九千元。"
围观的邻居们都炸了锅。
"九千块?这不是要老人命吗?"
"他一天才赚多少钱,这得攒多少年啊?"
老刘师傅拿着罚单,手抖得厉害。
九千块钱,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他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老伴儿一个月的药费就要八百多,他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就算不错了。
这九千块钱,他得不吃不喝攒大半年。
03
邻居们都劝老刘师傅别交这个钱。
"老刘,这明摆着是敲诈勒索,你去申诉啊!"
"就是,哪有这么罚的?一个摆摊的能罚九千?"
可老刘师傅摇摇头。
"算了,惹不起,我交就是了。"
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王大妈拉着老人的胳膊。
"老刘,你脑子是不是糊涂了?这九千块钱你哪儿来啊?"
老人深深叹了口气。
"家里还有点积蓄,凑一凑能够。"
"那是你们老两口的救命钱啊!"
"钱没了可以再赚,要是把人得罪了,以后日子更不好过。"
说完这话,老刘师傅收拾好东西,推着车回家了。
那天晚上,老人在家里翻箱倒柜。
枕头底下的钱拿出来,三千二百块。
床头柜抽屉里的钱拿出来,一千八百块。
衣柜最里面的铁盒子打开,四千块钱。
总共九千块钱,一分不少。
老伴儿躺在床上,看着他在那儿数钱。
"老头子,你数钱干啥?"
老刘师傅支支吾吾地说。
"房东要涨房租,得交押金。"
"涨多少啊?"
"涨得不多,就是要多交点押金。"
老伴儿也没多想,又闭上眼睛休息了。
老人看着这九千块钱,心里五味杂陈。
这是他们老两口的全部家当,是老伴儿的救命钱,是他的养老钱。
可现在不得不交出去。
第二天一早,老刘师傅就拿着钱去了。
那几个年轻人正在菜市场门口等着他。
"刘师傅,钱带来了吗?"
老人从怀里掏出用塑料袋包着的钱。
"在这儿呢。"
领头的小伙子接过钱,开始一张一张地数。
数到一半的时候,他的脸色变了。
04
那个小伙子拿着钱仔细看了看,又递给旁边的同事。
几个人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老刘师傅站在一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钱有什么问题吗?"
小伙子们没有回答,继续在那儿商量。
这时候,一个路过的银行工作人员看到了这一幕。
他认出了其中几张钱的特殊之处。
"这些钱..."
银行员工走近一看,脸色也变了。
"这些钱不是普通的钱。"
小伙子们一听这话,脸都白了。
他们赶紧把钱重新数了一遍,越数越心慌。
老刘师傅已经转身要走了。
他觉得钱都交了,这事儿就算完了。以后不在这儿摆摊就是了,大不了找别的地方谋生。
可他刚走出十几步,身后就传来了慌乱的声音。
"不好,快追!"
几个年轻人丢下手头的事,拼命朝老人追去。
可老刘师傅已经消失在人群中了。
他们只听到老人临走前说的那句话:
"我等这一天,等了整整三十年..."
--------------付费内容开始--------------
05
管理人员追了三条街,终于在老刘师傅家门口找到了他。
老人正坐在门槛上,似乎早就料到会有人来找他。
"刘师傅,您能跟我们回去一趟吗?"
老刘师傅慢慢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
"该来的总要来。跟你们走一趟也好,把话说清楚。"
回到现场,那个银行工作人员还在等着。
"老人家,这些钱的编号很特殊,您是从哪儿得来的?"
老刘师傅看了看那些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这话说来就长了。"
老人坐在路边的台阶上,开始讲起了三十年前的故事。
"那年我三十岁出头,在建设银行当保安。"
"有一天晚上,银行被抢了。歹徒跑的时候慌慌张张,掉了一个包。"
老刘师傅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
"我当时追出去想抓人,可那帮家伙跑得太快。等我回过神来,地上就剩这个包了。"
"包里装着九千块钱,都是新钞,编号连着的。"
银行工作人员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大概。
"这些钱确实是当年失窃的。我们银行至今还有记录。"
老刘师傅点点头。
"我当时想着该上交,可又怕被怀疑是内部人干的。那时候谁会相信一个保安捡到钱会主动交出来?"
"就这样拖着拖着,案子结了,歹徒也抓到了,可这九千块钱的事我一直没敢说。"
"后来我辞了职,搬了好几次家,想着这辈子都还不上了。"
老人的眼中有种说不出的疲惫。
"这钱在我手里放了三十年,我一分都没舍得花。"
"每次看到这些钱,我心里就不踏实。像是欠了银行的债一样。"
06
围观的邻居们听到这里,都愣住了。
王大妈第一个反应过来。
"老刘,你这是何苦呢?三十年了,你怎么不早说?"
老刘师傅苦笑了一下。
"我也想说,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晚了怕人不信,说早了又怕惹麻烦。"
"这次被罚九千块钱,我忽然觉得这是个机会。"
"反正都是九千块,与其给你们,不如还给银行。"
管理人员们这时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老人那么爽快地拿出了钱。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罚款,而是一场迟到了三十年的还债。
银行工作人员赶紧联系了分行领导。
"这事儿可不小,得马上上报。"
半个小时后,银行分行长赶到了现场。
"老人家,您这三十年辛苦了。"
分行长紧紧握住老刘师傅的手。
"当年的案子我们早就结了,这九千块钱也算是无主的钱了。按理说您完全可以不用归还。"
老刘师傅摇摇头。
"不是我的钱,我拿着心里不安。"
"三十年来,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总觉得自己做了亏心事。"
分行长被老人的话感动了。
"这样吧,我们银行决定给您一万块钱的奖励。"
"您这种诚信品格,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老刘师傅连连摆手。
"不要不要,我不要奖励。能把这事儿说清楚就行了。"
"这钱我憋在心里三十年,今天总算能睡个好觉了。"
07
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这时候也赶到了现场。
听完整个事情的经过,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这么说,老刘师傅的罚款是不是该撤销?"
那几个年轻的管理员低着头不敢说话。
负责人当场做了决定。
"罚款撤销,向老刘师傅道歉。"
"另外,鉴于老刘师傅的诚信行为,我们决定在菜市场门口设立一个便民服务点,专门给老刘师傅使用。"
老刘师傅听到这话,眼泪差点掉下来。
"不用了,不用了。我已经不打算继续摆摊了。"
"这次的事让我想明白了,该退休就退休,别给大家添麻烦。"
邻居们都不同意。
"老刘,你手艺这么好,不干可惜了。"
"就是,我们还等着你给理发呢。"
王大妈拉着老人的手说。
"老刘,你这人就是太老实了。三十年前的事,换了别人早就忘了。"
"可你硬是记了三十年,还一分不差地还回去。"
"这种品格,现在可不多见了。"
银行分行长也劝老人。
"老师傅,您这种诚信精神,我们银行想请您做我们的诚信形象大使。"
"每个月给您两千块钱的补贴,您看怎么样?"
老刘师傅连连摆手。
"我就是个普通老头,当什么形象大使。"
"再说了,诚信本来就是做人的本分,哪能拿这个赚钱?"
08
一个月后,老刘师傅又出现在菜市场门口。
不过这次不一样了,他旁边多了一块牌子:"诚信理发,童叟无欺"。
管理部门专门给他办了营业执照,还配了个小帐篷。
老人依然是五块钱剪头,三块钱刮胡子,分文不涨。
"刘师傅,您这下可是名人了。"
前来理发的顾客们都这么说。
老刘师傅总是笑笑。
"什么名人不名人的,我就是个理发的。"
"做人要本分,做事要踏实,这是我爸从小教我的。"
银行那边经常有人来看望老人,给他送米送面。
管理部门也把老刘师傅的事迹写成了材料,在全市推广。
可老人对这些都不在意。
他最高兴的是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三十年来,我每天晚上都梦到那些钱。"
老刘师傅对老伴儿说。
"现在好了,钱还了,心里踏实了。"
老伴儿的病也在银行的帮助下得到了更好的治疗。
每天看着老头子精神饱满地去摆摊,她心里也高兴。
"老头子,你做得对。"
"咱家穷不怕,但是不能昧着良心。"
如今的老刘师傅,依然每天六点半准时出摊。
不同的是,来理发的人更多了,大家都愿意找这个诚信的老师傅。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等了三十年才还钱。
老人总是说:
"不后悔。做人嘛,心里要踏实。"
"有些钱,拿了也是烫手的;有些良心,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用三十年告诉大家,什么叫问心无愧。"
冬日的街头,76岁的老刘师傅依然在那里,手里的剪刀依然稳当,心里比任何时候都踏实。
有些坚持,值得用一生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