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经济领头羊,欠的钱是最多的。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止到7月底,国家债务总额达到了36.92万亿,其中公众持有29.6万亿,内部基金持有7.3万亿。这主要由于疫情后推出的刺激方案和持续的财政赤字导致的。
去年7月的赤字是2910亿美元,而今年同期已经涨到3380亿美元。每年用在利息上的支出达到1.8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国防预算。为什么会这么高?主要是因为美联储不断加息,推动借钱的成本变高。平均利率从2022年的1.56%上升到3.35%。
日本持有1.1万亿美债,是最大的海外持有者。一旦美国债出了问题,全球都可能跟着动荡。债务上限在今年一月恢复到36.1万亿,1月21日就达到了上限,新财长贝森特上任后,迅速写信催促国会提高额度,避免政府停摆。
国会最终批准了一个临时措施,把债务上限提高到38万亿,不过这只是暂时缓解。美国的债务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难控制,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比如通货膨胀压力和税负不断加重。
日本的债务问题要更棘手一些,虽然债务总额还没达到美国那么庞大,但在它的经济规模中,这数额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去年年底债务已经达到8.6万亿,而到了今年5月,这个数字快接近9万亿了,占GDP的比重超过250%。不过,日本的GDP才4.2万亿,这就意味着两国合起来的经济总量都还不够偿还这笔债务。
从安倍时代的三箭政策开始,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规模的财政支出让债务逐步增加。央行买入了大量债券,虽然净债务比十年前略低,但整体债务总额仍在不断上升。
7月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升到1.58%,导致借钱的成本上升,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跌破了150大关。尽管央行不断注入资金进行干预,可是似乎难以扭转货币的弱势趋势。高企的债务水平压制了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的增长仅有0.2%,而高通胀让普通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加紧张。
政府希望通过税收改革来还清债务,但民众的负担早已沉重,调高消费税引发了不少争议。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债务失控,就会逐渐侵蚀国家的竞争力,年轻人找工作变得更难,养老问题也变得尤为沉重。
中国的整体情况算得上比较稳定,中央和地方债总额大约在100万亿人民币左右,折合14万亿多美元,负债率大概在88%左右。这比标题提到的数值还要高一些,但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政府一直坚持稳健发行债券,资金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用在军事开支这类消耗性项目。到3月底,国债托管总额达到了29.8万亿,而地方债则达到41.5万亿。今年上半年,净发行特别债券1.45万亿,用于置换旧债,从而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4月开始发行首批50亿的20年期特别债,6月完成了188亿的超长期限债券发行,这些资金主要用在设备升级和促进消费方面。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了430万亿,信用的扩大为经济提供了支持,但同时也要注意潜在的隐性债务风险。
由于偿还能力强,经济增速超过5%,中国债券成为避风港,吸引了海外投资者的青睐,而相比美日,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美国债券像个定时炸弹,利息支出压得预算喘不过气来;日本债务让经济地位逐渐走低,日元贬值也让偿还债务变得更加困难;而中国的债务主要用来发展,负债率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美国和日本债务高企,源于政策上的失衡。美国的赤字不断扩大,国会里的党派争执让解决办法一再拖延;日本的宽松政策持续太久,结构性改革也跟不上需要。相比之下,中国保持自律,通过宏观调控确保资金高效运转。
除了债务本身,许多国家还会用黄金来进行风险对冲。
美国的黄金储备达到8133吨,稳坐第一的位置;日本的外汇储备总额为1.3万亿,其中还包含黄金,连续增加了12.5%;中国持有2184吨黄金,价值约为1.3万亿,排名第六,今年4月还在继续增持。
黄金作为硬通货,在动荡时期买金就是为了保值。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目前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已经提升到3.5%,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跨境支付系统不断扩大,企业用人民币结算贸易,逐渐削弱美元的影响力,帮助维护金融稳定。
债务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水平。美国人平均背负大约10万的债务,这对他们的退休计划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日本的养老基金也变得捉襟见肘,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相比之下,中国人则借助债务投资改善民生,比如高铁、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提升,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不过,高负债也在提醒我们,借钱不能过度,普通人在理财时也要学会掌控,而国家层面更需要进行长远的布局和规划。
未来,美日都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而中国保持稳健可能会为整个世界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债务本身不是最终的终点,而是检验治理能力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