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全球及中国内地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及机遇挑战

发布日期:2025-09-11 11:29:21|点击次数:133

全球及中国内地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

市场定义及概览

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指锂电池生命周期结束时再生利用、拆卸及提取有价金属及材料的过程。该等解决方案旨在最大程度地回收及再生利用电池中的有价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资源再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目标。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可分类为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及梯次利用解决方案。

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指对退役锂电池进行拆解及材料回收,然后利用回收的材料生产新电池或电池材料。该工艺涉及物理拆卸及化学提取,以从电池中回收有价材料,如锂、镍、钴及锰。然后,该等材料可用于制造新电池,从而形成闭环供应链。再生利用可减少对新开採资源的依赖以及电池生产对整体环境的影响。

梯次利用解决方案:指将退役锂电池用于低于其原先用途的应用场景。例如,从电动汽车退役的电池仍可能拥有充足容量及寿命,可用于储能系统、低速电动汽车或对功率及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的其他应用场景。该类回收利用方式可延长电池寿命,同时减少对新电池的需求,从而成为具成本效益的资源利用方式。

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价值链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板块:

退役锂电池上游供应商:该等供应商主要提供退役锂电池。该等供应商包括锂电池制造商、电动汽车制造商及专门的锂电池再生利用企业,主要负责退役锂电池的回收及初步分类,然后将其运送至中游回收商及加工商。

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的中游提供商:该等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退役锂电池的再生利用及处理,通过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及梯次利用解决方案从退役电池中提取锂电池、锂电池组件、有价金属及其他材料。该等解决方案提供商通常拥有先进技术及设备,可高效地拆卸电池,安全地分离有害物质,并回收有价材料。

下游行业应用场景:下游应用场景包括使用再生利用锂电池或再生利用锂电池材料的行业。採用再生利用方法再生利用的锂电池材料通常被锂电池材料制造商用于生产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负极材料及其他产品。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集中。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参与者不足50家。就2024年的销量而言,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的前五大参与者佔约62%。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参与者不足50家。就2024年的销量而言,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的前五大参与者佔约61%。通过梯次利用解决方案回收的锂电池通常用于储能、消费电子产品及低速电动汽车等应用场景。

全球及中国内地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

2020年至2024年,全球处理量由338,400吨增至1.3百万吨,複合年增长率为40.6%。同期,中国内地处理量由113,900吨增至695,700吨,複合年增长率为57.2%。由于退役锂电池供应激增,全球处理量预计于2031年达至20.6百万吨,2024年至2031年以48.1%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同时,中国内地处理量预计于2031年达至11.5百万吨,2024年至2031年以49.3%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

全球的再生利用材料销量由2020年的341,100吨增至2024年的1.4百万吨,複合年增长率为43.1%。同期,中国内地的再生利用材料销量由2020年的64,700吨增至2024年的709,900吨,複合年增长率为82.0%。全球的再生利用材料销量预计于2031年达至20.2百万吨,2024年至2031年以46.0%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同时,中国内地的再生利用材料销量预计于2031年达至5.2百万吨,2024年至2031年以32.9%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

2020年至2024年,全球的再生利用材料销售收入由人民币101亿元增至人民币396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40.7%。同期,中国内地的再生利用材料销售收入由人民币17亿元增至人民币184亿元,複合年增长率为81.4%。随著再生利用材料的销量增长,全球销售收入预计于2031年达至人民币6,674亿元,2024年至2031年以49.7%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同时,中国内地的再生利用材料销售收入预计于2031年达至人民币1,747亿元,2024年至2031年以37.9%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

全球及中国内地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的市场驱动力

退役锂电池供应激增:锂电池需求随著下游产业的发展而增长。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产品等多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锂电池因老化或损坏而不再适合原始用途时即会退役,但仍保留剩馀容量。当锂电池的剩馀寿命降至80%以下时,其电化学性能会恶化,在无法满足相关功率要求时即会被再生利用。退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为採用原生金属化合物生产锂电池的理想替代方案,原因为退役锂电池不仅可实现梯次利用,还可以帮助下游客户通过使用价格较低的再生利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全球各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再生利用退役锂电池或强制使用再生利用材料。因此,退役锂电池供应激增可推动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的需求。2020年至2024年,全球及中国内地的退役锂电池数量分别以30.5%及30.5%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24年至2031年将分别以36.6%及40.1%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退役锂电池供应量激增推动了对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

有效缓解原材料供应短缺:电动汽车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对锂电池及其关键金属(包括锂、镍及钴)的需求增长,导致矿产资源短缺。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锂、镍、钴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53.1万吨、475.4万吨及34.4万吨,而锂、镍、钴的供应缺口将分别达到8.1万吨、45.0万吨及1.8万吨。从退役电池中再生利用有价金属有助于满足此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减少对国外原材料进口的依赖,有效缓解供应短缺。

有利政策及法规:全球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广综合政策及法规,以支持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的发展。中国内地的监管框架包括环境保护及行业标准化。工信部发佈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推动回收设计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而国务院于2024年发佈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退役动力电池的再生利用。此外,工信部发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提出开展针对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完善溯源管理体系。在国际上,欧盟也于2022年发佈了《电池法规》,提出了促进退役电池材料的高水平再生利用。

全球及中国内地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由于专业锂电池再生利用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众多小型再生利用企业缺乏先进的回收设备及成熟的再生利用工艺。该等企业通常仅回收最有价值的电池组件,而将其馀部分丢弃,这对退役锂电池的回收利用率产生了重大影响,亦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随著监管及环保标准收紧以及盈利压力增加,该市场预计将朝著具备综合再生利用能力的更专业的运营商(如本集团)整合。此外,具备三元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再生利用能力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可有效利用多元化再生利用渠道,整合无法完全回收利用退役锂电池的小规模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加速市场整合。

下游需求增长推动业务佈局拓展: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锂电池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锂电池的需求。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获得再生利用原材料(包括锂、镍及钴),为拓展至制造三元前驱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及其他锂电池材料做好充分准备,从而进一步把握锂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更多商机。

技术进步:新兴自动化设备及数字技术为再生利用业务转型带来了重大机遇。这些进步使得流程控制更加精准,材料回收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随著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创新再生利用技术及优化工艺,自动化及数字化的日益普及预计将推动运营效率、环保性能及成本竞争力的提升。

再生利用渠道多元化: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在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回收渠道,其中包括与电池制造商的售后服务网络合作,与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授权服务中心及充电站合作,以及构建专有的再生利用网络。该等再生利用网络的扩展使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够确保稳定的电池供应,同时为整个价值链提供高效便捷的再生利用服务。

全球及中国内地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的进入壁垒

技术壁垒:湿法再生利用是业内主流技术,具有回收率高、能耗低的特点。然而,该工艺需要複杂的技术专长,以安全管理腐蚀性化学品并满足环保要求,同时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才能从退役锂电池中回收所有有价值的材料,并实现电池正负极的再生利用。此外,随著电池材料及电池组结构的不断升级,老牌企业一直致力于改进回收工艺,并通过持续投资研发,将自己锚定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从而对新的市场参与者构成了重大壁垒。

客户壁垒:老牌企业享有良好的声誉,并与下游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关係。新进入者在建立类似的客户关係及与该等已建立的合作关係抢佔市场份额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渠道壁垒:由于目前中国内地退役锂电池的再生利用量小于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总再生利用能力,因此建立稳定、充足的再生利用渠道已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领先企业已与电动汽车制造商、锂电池制造商及退役汽车拆解商等主要供应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係,使新进入者在短期内难以建立与之相当的供应网络。

资质壁垒:自2019年起,中国政府发佈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建立了白名单制度,认证及培育了一批锂电池再生利用骨干企业,以提高行业规范化水平。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且2024年白名单的申请现已暂停受理,但进入该白名单仍会对与锂电池、锂电池制造商及电动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係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对新进入者形成了实质性的壁垒。

资本壁垒: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获取退役电池、配置生产设备以及研发流程均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具有稳健财务背景的领先市场参与者可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而新进入者则在筹集大量前期资本投资方面面临重大挑战。

退役锂电池平均价格

中国内地退役锂电池的平均价格由2020年的人民币0.94万元╱吨上涨至2024年的人民币2.00万元╱吨,複合年增长率为20.8%。除市场需求及电池价格外,锂电池中锂、钴、镍等金属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也会直接影响退役锂电池的平均价格,导致2021年及2022年中国内地退役锂电池的平均价格分别上涨35.1%及155.9%。

未来,预计2031年中国内地退役锂电池的平均价格将达到人民币2.21万元╱吨,2024年至2031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4%。

中国内地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中再生利用材料的平均价格

碳酸锂等金属化合物的市场价格通常是指来自原生来源(如採矿)的化合物的价格。再生利用金属化合物的价格通常低于原生来源。

原生金属化合物与再生利用金属化合物之间的价格差异为既定的行业标准,主要归因于(i)再生利用业务与原生採矿╱加工之间的不同成本结构;(ii)对再生利用材料应用标准折扣系数的既定市场惯例;及(iii)原生产品与再生利用产品之间的市场认知差异。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内地碳酸锂的价格经历了大幅增长,由人民币4.25万元╱吨上涨至人民币42.69万元╱吨,主要由于电动汽车行业及光伏行业下游需求激增,而锂矿石供应不足,导致2022年中国内地碳酸锂的平均价格大幅上涨。

随后,中国内地碳酸锂的平均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于2024年降至人民币8.01万元╱吨,主要由于碳酸锂供应增加。展望未来,中国内地碳酸锂的平均价格预计将由2025年的人民币6.54万元╱吨小幅上涨至2031年的人民币7.36万元╱吨。

2024年中国内地硫酸镍、硫酸钴及硫酸锰的平均价格分别达到人民币2.55万元╱吨、人民币2.69万元╱吨及人民币0.50万元╱吨。2020年至2024年,中国内地硫酸镍、硫酸钴及硫酸锰的平均价格分别以3.3%、-12.6%及-2.4%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未来,预计2031年中国内地硫酸镍、硫酸钴及硫酸锰的平均价格将分别为人民币3.03万元╱吨、人民币3.91万元╱吨及人民币0.63万元╱吨,2024年至2031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5%、5.5%及3.4%。

于中国内地,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石墨的平均价格于2024年分别达到人民币11.96万元╱吨、人民币3.16万元╱吨及人民币2.98万元╱吨。于2020年至2024年,中国内地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石墨的平均价格分别按複合年增长率0.3%、1.4%及-8.2%上涨。

未来,预计2031年中国内地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石墨的平均价格将分别达到人民币12.10万元╱吨、人民币3.06万元╱吨及人民币2.62万元╱吨,2024年至2031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0.2%、-0.4%及-1.8%。2020年至2022年,碳酸锂平均价格颷升,导致三元正极材料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平均价格大幅上涨。

随后,于2023年及2024年,随著碳酸锂价格下跌,三元正极材料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价格有所下滑,预计2026年之后将呈现上涨趋势。于2021年及2022年,下游新能源行业对石墨的需求带动石墨平均价格上涨。然而,由于石墨市场竞争加剧,石墨的平均价格于2023年及2024年开始下跌。随著石墨市场落后产能被淘汰及供应减少,预计石墨的平均价格将自2026年起恢复。

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的下游

行业下游行业概览

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的主要下游行业包括锂电池行业及锂电池材料行业。锂电池行业的主要下游应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低速电动汽车等。锂电池材料行业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

随著电动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发展,全球锂电池产量由2020年的245 GWh增至2024年的1,865 GWh,複合年增长率为66.1%。其中,消费类电池的全球产量由2020年的69 GWh增至2024年的157 GWh,複合年增长率为22.8%;动力电池的全球产量由2020年的140 GWh增至2024年的1,304 GWh,複合年增长率为74.7%;及储能电池的全球产量由2020年的36 GWh增至2024年的404 GWh,複合年增长率为83.0%。

随著下游需求的增长,预计2031年全球锂电池产量达至9,365 GWh,2024年至2031年以25.9%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31年全球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产量分别达至241 GWh、6,299 GWh及2,825 GWh,2024年至2031年分别以6.3%、25.2%及32.0%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

随著下游行业需求的增长,中国内地锂电池的产量由2020年的148 GWh增至2024年的1,170 GWh,複合年增长率为67.7%。其中,消费类电池的产量由2020年的46 GWh增至2024年的84 GWh,複合年增长率为16.2%;动力电池的产量由2020年的80 GWh增至2024年的826 GWh,複合年增长率为79.3%;及储能电池的产量由2020年的22 GWh增至2024年的260 GWh,複合年增长率为85.4%。

由于政策支持及不断增长的下游需求,预计2031年中国内地的锂电池产量达至4,864 GWh,2024年至2031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2.6%。预计2031年中国内地的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产量分别达至105 GWh、2,849 GWh及1,910 GWh,2024年至2031年分别以3.2%、19.3%及33.0%的複合年增长率增长。

下游行业的未来机会

日益强劲的下游需求:再生利用材料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的行业。到2031年,全球及中国内地的电动汽车产量预计分别达至6,970万辆及4,150万辆,2024年至2031年的複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3.7%及19.1%。该行业发展将产生更多的退役电池,从而刺激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的需求。此外,该等行业的发展推动对锂电池及其原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导致矿产资源短缺。到2030年,全球对锂、镍、钴的需求预计分别达至53.1万吨、475.4万吨及34.4万吨,而锂、镍、钴的供应缺口预计分别达至8.1万吨、45.0万吨及1.8万吨。

成本下降带动下游需求:随著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逐步渗透锂电池行业,锂电池、锂电池材料、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有望下降。具体而言,在锂电池原材料生产方面,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与传统的矿石开採相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可将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此成本优势使得再生利用材料对下游行业更具吸引力,形成正向循环,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