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热讯!“中国间谍”风波,最终敲定了

发布日期:2025-10-07 22:01:27|点击次数:167

“俩英国佬被扣了两年,罪名是‘替中国偷情报’,结果法庭一句‘没证据’当场放人,脸被打得啪啪响。”

卡什和贝瑞走出老贝利门口那天,太阳挺大,记者比来时还多,可镜头全哑火,没人敢凑上去问“冤枉吗”。一年前BBC把俩人的照片挂在首页,大红标题配阴影滤镜,活脱脱特工定妆照;如今撤诉稿躺角落,字号小得跟免责声明似的,点击量惨不忍睹。

事情回到2023年3月,军情五处冲进议会抓人,说是“抓到潜伏多年的中国间谍”。卡什干过中国研究,贝瑞在中国教过书,就这两条,手铐直接扣上。警方通告里夹着“国家安全”四个大字,媒体像打了鸡血,连夜做海报,街头小报印上“中国伸手进威斯敏斯特”的吓人标题,地铁里人手一份。

可证据呢?监听记录没有,转账记录没有,连张可疑合照都拿不出。检方憋了十四个月,把两人朋友圈翻到底,只找到贝瑞2019年发的长城游客照,还是逆光糊的。就凭这,硬说人家偷偷递情报,逻辑鬼才看了都摇头。

更离谱的是,开庭时间一拖再拖。律师每次申请保释,检方就甩出“涉及国家机密”挡箭牌,法官也配合,先关再说。牢里日子慢,卡什头发白了一圈,贝瑞天天数天花板裂缝,外面却热闹得很:议员借此呼吁收紧签证,BBC滚动播出“中国渗透”专题,收视率蹭蹭涨。

到了2024年5月,检方终于把“核心证据”摆上桌面——一份会议签到表,上面除了俩克里斯托弗,还有八十多个实习生、清洁工、外卖员。法官扫了一眼,脸色比纸都白。休庭十分钟,检方跑去找控方律师嘀咕,回来直接说“不告了”。当庭放人,语速快得像烫嘴,恨不得把字吞回去。

两人出狱第一件事不是拥抱自由,是去找工作。公司邮箱早被清空,领英页面被同事拉黑,连邻居看他们的眼神都带着“你居然没坐牢”的惊讶。贝瑞说,他投了一百份简历,面试时HR第一句就问“间谍那事真的假的”,他得从头解释“法院说我清白”,对方听完笑笑,然后就没下文了。

媒体这边更有趣。BBC首页悄悄撤下旧稿,搜索“中国间谍”自动跳转到“网络安全小贴士”。记者群有人私下吐槽:“当初稿子是编辑追着写,现在让补后续,都说没档期。”《每日电讯》更狠,直接发评论“为什么间谍案总证据不足”,把锅甩给“情报部门保密传统”,半句不提自己添油加醋。

英国网民也分两拨。有人留言“我就说嘛,抓人靠猜”,点赞几万;也有人嘴硬“虽然放了,不代表没干过”,非要把脏水留点味儿。卡什懒得吵,他把这两年收到的死亡威胁邮件全打印出来,钉成一本册子,封面写“自由的代价”,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驻英大使馆两次发声,话很直白:“没影的事别乱演。”当时还有议员跳出来指责中方“干涉司法”,如今撤诉,这些声音全蒸发,议会网站找不到半句道歉。被问到是否赔偿,内政部甩给财政部,财政部推给司法部,司法部说“程序合规”,皮球踢成闭环。

类似戏码不止英国。2021年德国抓“中国间谍”工程师,半年后放人;2022年加拿大扣“中国干涉选举”顾问,证据不足撤诉;2023年澳大利亚搜“中国卧底”记者,至今没下文。套路统一:先高调抓人,再媒体轰炸,最后悄悄松手。被扣的人工作丢了,房贷断了,名誉糊了,政府一句“司法独立”就翻篇。

回到伦敦,两位克里斯托弗现在最常做的事是逛超市。贝瑞说,以前觉得货架安静,现在听扫码“滴”一声都踏实,那是正常人的日子。卡什把议会工作证剪成碎片,扔进泰晤士河,看碎片飘走,像给过去两年发丧。

有人问他们恨不恨,两人耸肩:恨谁?警察听上级,媒体要流量,政客要选票,各司其职,倒霉的是刚好姓克里斯托弗又和中国沾边的普通人。下次如果轮到别人,他们只希望闹剧短一点,别再把人生当耗材。

故事讲完,留个小尾巴:下次再看到“某国破获中国间谍”的大标题,你是直接开骂,还是先等等看有没有实锤?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