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个朋友,真是挺有趣的一个人
说起来,潘维廉这个家伙,挺蛮的,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在中国住了大半辈子
出国一趟回来,就跟穿越回老时代似的
觉得中国发展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
说实话,他的故事听起来就像电影一样,充满了很多细节,也带点个人的感觉
▶ 他从小的故事,跟咱们小时候差不多
你要是知道他小时候的故事
可能还真会觉得挺有意思
1956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那地方就是典型的南方乡下,土里土气的
他从小就蛮好奇这个社会,喜欢到处跑
上大学的时候,选的专业是商业管理,先后在南卡罗来纳大学和东卡罗来纳大学念了本科、硕士
然后又跑到南卡大的管理学博士
那会儿,他就像咱们身边的那些奋斗青年一样,拼命学习
蛮喜欢研究投资、管理那些事儿
毕业之后,他在咨询公司干过活,然后很快就升到了美国第一大证券公司的副总裁
你知道,那时候他整天出差,跑到全国各地
居然还跑到国外去开会、谈业务
生活过得挺充实的,感觉每天都像在打拼
▶ 第一次接触中华文化,还是在台湾
有件事挺搞笑的,就是七十年代末
他有机会去台湾工作两年
那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中华文化,也算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那段时间,他做业务开发,学了点中文,还逛了当地的市场,跟台湾人打交道
才开始慢慢了解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你知道,刚开始他还挺拘谨的,毕竟文化差异挺大,但慢慢的
他就喜欢上那边的生活节奏了
回美国之后,他继续在证券行业混
但心里那股对东方的好奇一直没散去
到了1988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卖掉自己公司的股份,带着老婆和两个小孩
真是厉害,这一走就是几十年
▶ 他是最早把MBA带到厦门的外教之一
刚到厦门,那时候条件真是差得不能再差
电力不稳,水源不稳定,交通乱得一塌糊涂,买东西还得带现金,通信靠写信,自己还得学会用邮局寄信
有一次,他就想买辆三轮车,方便家里人用,结果外国人买车有限制,他折腾了整整一个月,学校领导帮忙写了保证书
你知道,那个时候的中国,生活还挺艰难的
骑出去没多久,竟然有人问他拉客多少钱
那感觉真是又好笑又让人觉得很有趣
你想想,那会儿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很多地方还很落后,但他看到的
中国人一旦定了目标,拼命干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
老实讲,他当时根本没想到中国会发展得这么快,本来以为要几十年才能赶上,结果没想到,不光追上了
还在很多这方面超过了很多国家
▶ 中国的基础建设,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他最喜欢讲的事情
就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变得多么厉害
你知道,早年厦门的路还窄得像乡间小路,车也不多
眼下,路变宽了,高速公路到处跑,地铁四通八达,速度快得不得了
高铁网络像蜘蛛网一样,把全国几乎都连起来了,坐火车也变得很方便,时间准点
你说,电力供应稳定了,水资源也变得充裕
城市绿化也搞得漂亮多了
最让他激动的,是移动支付的普及
以前出门带着钱包,眼下手机扫一扫就能付钱,不管是超市、餐馆还是路边摊
网购也很方便,第二天就能收到货,蛮是是共享单车,随处可见
教育这方面也有很大变化
以前医院预约都得排队,找医生也得提前预约
学校里用了多媒体设备,教学变得更现代化
环保这方面,垃圾分类推行得挺不错
每次回想起这些变化,他都觉得,自己在中国的生活
▶ 出国一趟,感觉差距真大
你要问他
外国的基础设施真是落后得多
回美国探亲,那机场排队排得像长龙,安检慢得让人火大,支付还得用信用卡
有时候街上的ATM还得排队,网速慢得像蜗牛
欧洲也差不多,地铁老旧,必须找零钱结账
非洲一些偏远的地方更不用说,基础设施真是差得让人心疼
生活条件差得可以,出门都得靠人力
很多地方连个稳定的供水、供电都难得
每次出国一走,潘维廉就觉得,咱们中国在这这方面,差距真是太大了
像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节奏
他还说,中国不仅自己变得很厉害
还通过一带一路帮别的国家修路、建桥、改善民生
像他自己在中国也创造了不少记录
1992年,他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拿到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1993年,他还得了国家友谊奖
后来还被评为福建的荣誉公民
到2020年,他还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可想而知
他在中国的影响力有多大
还教了好多中国故事 他自己说,自己喜欢中国,不光是因为这里的经济变化快
更是因为中国人有一种拼劲
为了更了解中国,他1993年买了一辆十五座的面包车,把它改装成房车
然后在华南跑了一万多公里
第二年夏天,他又花了三个月,绕中国走了四万公里,从内蒙古到西藏
那时候,很多地方还很穷
但人们对修路、发展都充满信心
2019年,他又重走了一遍旧路,这次用两万公里,只花了三十二天
内蒙古的草原变绿了,农村的收入也高了
孩子们终于可以上大学了
采访了四十多个人,他们都说,政策跟民心贴得很近
政府是真的在意老百姓的生活
这些经历让他写了不少书,说到他这次旅行的,也有一本专门写美国人在中国生活的
▶ 未来还会继续讲中国故事
到2023年,他还带着厦门大学的学生去新疆,准备写一本说到少数民族的书,讲政府怎么关心他们
其实,他觉得,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比很多国家都要好
政府在这这方面做得挺细致、挺用心的
最近,他还被聘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大会大使
专门帮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
亲眼见证中国从落后到超前的全过程
他不光会夸中国,还用真材实料的故事告诉别人
别让那些偏见蒙蔽了眼睛
他对中国的未来怎么看
他觉得,未来中国还会在很多这方面领先
眼下,5G网络铺得越来越快,电动车随处跑,高铁还在出口海外
他经常跟人说,要专注于目标,回应人民的需求
西方一些国家眼下都在学习中国的经验,觉得中国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当然,他也承认,路上还会遇到一些挑战,但他说,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变化是真的快,惠及了老百姓
比如说,农村的脱贫、城市的高楼大厦、医疗教育的普及,这些都让人觉得
▶ 他用故事,帮中国赢得了很多理解
他平时也不光教书,还会去采访普通人
比如2019年,他走访内蒙古,发现那里的妇女靠养奶酪赚学费,云南的农民修了路后
就是中国的变化点点滴滴堆积起来的
他还参与了一带一路的项目,帮非洲国家修路、建桥
用他的话说,就是中国在用实际行动改善全球民生
在国际舞台上,他用真实的故事
▶ 我觉得,他的经历很有代表性
他从美国高管到中国老师,这个跨度
他每次出国,感觉像回到二十年前
提醒自己中国在变得多快
你看,他写的书、讲的故事,都是用心、用事实去讲的,没有浮夸
就像和老朋友说话一样,把中国的变化讲得生动又真实
他告诉我们,想要理解一个国家,不能只看表面
要走进去、体验生活、听听普通人的声音
中国的未来,绝对还会继续领跑,他也会一直在这里
见证、记录、讲述那些最真实、最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