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板重重砸在地板上的声音,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心惊肉跳。波兰赛场边,中国男排主帅海宁那张向来冷静的脸上,写满了困惑、不解,还有那么点……难以置信的无奈。咱们的队伍,又输了,0比3干净利落地栽在老冤家伊朗队手里。掐指一算,整整十年!十年啊,咱们楞是没跨过伊朗这道坎。这回世联赛,已经是七连败了。你说明明训练场上那股子生龙活虎的劲儿跑哪儿去了?这比赛一开打,球员手脚就像冻住了似的,真让人看着干着急。
说实在的,这次出征波兰,咱也不是毫无指望。前头好歹也啃下过两场硬骨头,虽然对手可能含金量差那么点意思,但总归是胜仗。打伊朗,绝对算是本届赛事最硬气的一仗,老球迷心里都憋着股劲,盼着队伍能一雪前耻。开赛前海宁排兵布阵那也是卯足了劲,可谁知道这比赛一开打,味儿就变了。咱们小伙子场上拼是拼了,但你看那临门一脚,总是蔫蔫的。一传?啧,被人家砸得找不着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发球过来,咱场上就有点乱了阵脚。二传呢?感觉那球传的,老是差那么一点点意思,导致攻手下球那个别扭劲儿,直接被伊朗队拦了个结结实实。“一传像漏勺,二传不上线,进攻点被罩死”,场边解说都忍不住叹气,这球还能怎么打?海宁几次叫停,耳提面命讲战术讲精神,可这暂停一回来,好家伙,老毛病重演!同一个坑栽进去两次三次,搁谁心里不得扎得慌?海宁实在绷不住,战术板都给砸了。讲真,训练场上那种挥汗如雨、配合流畅劲儿,怎么一到真刀真枪的客场就找不着了呢?是水土不服还是压力太大?这事儿吧,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赛后发布会上的海宁,那股火气散了些,更多是深深的忧虑和无力感。他手里捏着个“狼性”这个词儿:“场上最缺的是这个,一股子撕咬对手的狠劲!队员处理球太犹豫了,跟裹了小脚老太太似的,不自信!优柔寡断,眼睁睁看着好机会溜走。”他拿前一场打世界冠军法国队来做比较:“输法国,咱技不如人,没啥话说,心服口服,但该有的尊重和拼劲儿都还在。打伊朗呢?我们本该有决心赢,可偏偏又输了!为啥?感觉场上队员手脚都在发木,心里发怵,动作变形。球到眼前了,脑子‘嗡’一下,不知道怎么打最合适,犹豫不决,动作就慢半拍,手上那击球点自然就不对了,这能不下网、不出界吗?”海宁这番话,可比0-3的比分本身更让人心头发紧。啥叫输得彻底?队员那心气和场上表现,比输了球本身更让这位名帅感到“心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海宁算是点到了根子上:基本功和技术短板之外,那种关键时刻敢于亮剑、放手一搏的运动员血性,到底跑哪儿去了?
外教海宁的水平有目共睹,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他的话说,“换谁都一样”,不可能现在就把咱男排拉到世界之巅。十年逢伊不胜,七连败的战绩,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全方位差距在刺刀见红的高强度对抗中彻底暴露。训练手段再先进,体系再科学,也补不了那临门一脚的心气和决断力。人家对手打球是本能反应,怎么快怎么来;咱们有时脑子转得比身体快,该出手时就那么零点几秒的迟疑,得,白瞎!
海宁能做的,是让球员们回去“多看看录像”。意思是,好好看看自己场上是啥样,看看人家是怎么果断处理球的。输球已经成习惯?那怎么行!下一场必须拿出点新变化,别让那句“狼性不足”的评语成了撕不掉的标签。眼下的困境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老话说“不磨不成器”,咱男排这心气和基本功的“磨”,还得再狠一点、再实在一点。不然,这十年魔咒,何年何月是个头?至少海宁赛后那通火气,证明他还没放弃,还想着把这股劲儿给逼出来。这也算是万般无奈的苦涩中,透出那么一丝丝微弱的光吧。
#热点观察家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