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咱今天就来盘一盘那个名字比谁都响亮,但在正史里查无此人的主儿——貂蝉。
白门楼上,吕布那颗大好头颅“duang”一下滚落地的时候,血雾还没散干净,不知道当时有没有人,哪怕是下意识地,回头瞅一眼他身后的那个女人。
史书把吕布的一生写得是明明白白,从丁原到董卓再到最后被曹老板结果,每一个环节都给你安排得妥妥当SHI。
可貂蝉呢?
就跟网络信号突然断了一样,滋啦一声,没了。
这就特别有意思了。
一个能让当时的大汉王朝“顶级服务器”董卓直接宕机的“病毒”,用完就格式化了?
连个文件名都不留?
这事儿,怎么想怎么透着一股子“鬼故事”的味儿。
咱把时间往回倒,倒回那个长安城里脂粉气和血腥味搅和在一起的司徒府。
《三国演义》里那段写得叫一个正气凛然,王允月下长吁短叹,貂蝉焚香为国祈祷,老头子一看,哟呵,我这干闺女觉悟这么高?
得,国家就靠你了!
一场惊天动地的“美人计”就此拉开序幕。
可拉倒吧。
你真信一个在官场里混成精的老油条,会把身家性命和天下安危,全押在一个小姑娘的即兴表演上?
这剧本,给三岁小孩看都嫌有点侮辱智商。
我琢磨着,真相可能更像一部谍战片。
貂蝉,压根就不是什么温室里的花朵,她是王允这辈子打造得最成功、也最见不得光的“终极武器”。
教她弹琴跳舞?
那只是基本操作,顺便锻炼一下气质。
真正的课程,是在没人的时候,王允把人性那点龌龊事儿,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喂给她。
她得研究董卓的残暴背后那点可怜的色厉内荏,也得看透吕布那身天下无双的武艺下面,藏着的多疑、自负和那点没长大的孩子气。
所以你看她在酒席上的表现,那哪是勾引?
那是精准的“用户画像分析”和“定制化服务”。
对董卓,她给的是“臣妾做不到啊”的半推半就,满足老男人那种掌控一切的变态欲望;转过头对着吕布,立马切换频道,变成“天下英雄我只认你一个”的迷妹脸,把那哥们儿哄得五迷三道,觉得自己就是宇宙中心。
这业务能力,放现在绝对是顶级的心理咨询师,专治各种不服。
所以,别动不动就“牺牲品”了,这词儿听着特矫情。
在那个命比纸薄的年代,她没得选。
王允给她的不是一条路,而是唯一的活口。
抓住,就有机会在刀尖上跳舞;放手,那就直接掉进深渊,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她不是棋子,她就是那个下棋的人本身,只不过她的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后一步。
后来,董卓凉了。
她跟着吕布,过了几天看似安稳的日子。
可跟吕布这种“职场跳槽达人”混,本身就是个高风险投资。
果不其然,最后满盘皆输,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下邳城破之后,她的下落成了千古谜题。
什么“关公月下斩貂蝉”,这纯粹是后人为了给关二爷的“伟光正”形象添砖加瓦,编出来的瞎话。
一个连曹操送的金银美女都看不上的汉子,会为个女人坏了名声?
他没那么无聊。
至于说她出家当尼姑了,这更像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咱们总希望故事有个稍微体面点的结尾。
但最真实、也最让人脊背发凉的结局,可能就是被当成一件物品。
作为吕布这支“股票”的附属资产,在他退市之后,被胜利者曹操打包清算。
或许赏给了某个不知名的将军,或许……结局不堪设想。
那个曾经让整个长安都为之疯狂的女人,最后可能连个名字都没能留下,就这么淹没在乱世的人潮里。
说到底,历史这玩意儿,尤其是咱们这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爷们儿奋斗史”。
女人在里面,大多时候就是个背景板,或者干脆是个道具。
貂蝉,就是最典型的一个。
她被推到台前,演了一出最华丽、最惊险的戏,然后就被迅速地撤了下去。
她的感受?
她的想法?
没人在乎。
她就像一颗流星,用尽全力划破了东汉末年最黑暗的那片夜空,亮得让人睁不开眼。
可那光芒,终究是短暂的。
流星过后,夜,还是那片夜。
所以说,下回再聊起她,咱能不能别光说“美人计”了?
聊聊一个女人,在那个操蛋的时代里,是怎么咬着牙,用自己唯一能动用的资源,活下去,甚至差点改变了历史。
这,可能比那点风花雪月的事儿,带劲多了。
你觉得呢?
评论区见。